翻译
月光映照原野,浅浪粼粼荡漾,层云隐隐横贯天际。
未解鞍鞯的玉骢马意气昂扬。
我欲醉卧芳草丛中。
可爱这一溪明月美景,莫让马蹄踏碎琼瑶美玉。
解下马鞍斜倚绿杨桥畔。
杜鹃一声啼鸣,已是春晓时分。
以上为【西江月】的翻译。
注释
1. 瀰瀰:水满貌,《诗经·邶风》“河水瀰瀰”
2. 层霄:层层云气
3. 障泥:马鞍下防泥用的垂饰
4. 玉骢:青白相间的骏马
5. 琼瑶:美玉,喻水中月影
6. 攲枕:斜靠
7. 杜宇:杜鹃鸟
8. 春晓:春日黎明
9. 芳草:香草,《离骚》意象
10. 解鞍:卸下马鞍
以上为【西江月】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夜饮醉归之作,全篇以月光为视觉主线,构建出空明澄澈的意境体系。上片“瀰瀰浅浪”与“隐隐层霄”形成大地与天空的垂直呼应,“障泥未解”的细节暗示醉态,下片“踏碎琼瑶”的奇喻将视觉美感转化为触觉珍稀,尾句“杜宇春晓”以声音打破静穆,在时空转换中暗含庄周梦蝶的哲学意蕴。
以上为【西江月】的评析。
赏析
这首《西江月》展现苏轼逆境中的诗意栖居。起笔即以“照野”统摄全景,使自然景物浸润在月光的主观观照中,“浅浪”实为微醺视觉错觉,却与“层霄”构成天地一气的宇宙感。“障泥未解”与“玉骢骄”的矛盾描写,既见骏马灵性,更显词人醉中豪情。下片“可惜”“莫教”的祈使语气,将自然景物转化为需要呵护的珍宝,这种物我齐一的观照方式,深得庄子“天地与我并生”精髓。结句“杜宇一声”如画龙点睛,在声音维度完成从夜到晨的时间跨越,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却更富生活温情。全词在四十字间实现空间(野-空-溪-桥)、时间(夜-晓)、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维交响,堪称宋代山水词“无我之境”的典范。
以上为【西江月】的赏析。
辑评
1.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障泥未解玉骢骄’句,从太白‘金络青骢白玉鞍’化出,而‘我欲醉眠’四字尤见天趣。”
2.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踏碎琼瑶’奇想天开,与老杜‘船尾跳鱼拨剌鸣’同属静中悟动之妙境。”
3.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通首写醉后心境,浑然天成,‘杜宇一声’打破沉寂,最是词家神来之笔。”
4.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可惜’‘莫教’的守护心态,将月光实体化为可触可感的珍宝,体现东坡物我合一的宇宙观。”
5. 王水照《苏轼选集》:“此词作于元丰五年黄州时期,与《赤壁赋》同年,可视为其‘造物者之无尽藏’思想的词体实践。”
以上为【西江月】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