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东边山脚处,云雾从石缝中渗出,泉水细流涓涓,幽咽如诉,仿佛金沙在暗中流淌。
不忍心看泥土层层覆盖山体的骨骼,也不愿苍龙(指泉水或神龙)被禁锢于低洼之地而不得舒展腾跃。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翻译。
注释
1. 佛日山:宋代寺院名山,位于今浙江杭州一带,为佛教胜地。
2. 荣长老:即佛日山寺中的荣禅师,苏轼友人,德高望重的僧人。
3. 方丈:原指寺院住持,此处尊称荣长老为佛日山寺之主。
4. 东麓:山的东侧山脚。麓,山脚。
5. 云根:古人认为云气生于山石之间,故称山石为“云根”,亦指深山幽境。
6. 角牙:形容山石裸露、参差突兀之状,如兽角利牙般露出地面。
7. 细泉幽咽:细微的泉水流动时发出低沉断续之声,状其清冷幽静。
8. 金沙:传说中仙山中的沙粒如金,此处形容泉水清澈,在石间闪烁如金。
9. 土肉:肥沃的泥土,比喻尘世繁冗、俗念积垢。
10. 苍龙浴渥洼:苍龙,古代四象之一,象征东方与生机,亦可喻高僧或灵性之体;渥洼,有水的低洼之地,传说中产神马之处,典出《汉书·武帝纪》“渥洼出天马”。此处喻高洁之灵应得清净之浴,不应困于卑湿。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予佛日山荣长老方丈的五言绝句,虽短小精悍,却意象深远。诗人借自然山水之景,寓含对修行境界与人格精神的礼赞。前两句写景细腻,以“云根”“细泉”“金沙”勾勒出清幽静谧的山林气象;后两句转为抒情议论,用“土肉埋山骨”喻世俗尘垢遮蔽本真,而“苍龙浴渥洼”则象征高洁灵性渴望超脱束缚、沐浴清流、腾跃九天。全诗托物言志,既赞荣长老清净高远的禅修境界,也寄托自身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属典型的宋人题赠山水禅寺之作,融合写景、比兴与哲理于一体。首句“东麓云根露角牙”以“云根”起笔,立显山林之幽邃,“角牙”二字奇崛有力,赋予山石以生命感。次句“细泉幽咽走金沙”转写听觉与视觉,泉声“幽咽”传静谧之境,“走金沙”则化实为虚,使清泉流淌如星辉流动,意境空灵。后两句陡然提升格调,“不堪土肉埋山骨”既可解为自然山体被泥土覆盖之憾,更深层则是对本真佛性被尘劳遮蔽的痛惜。“未放苍龙浴渥洼”以“苍龙”喻高僧或道心,期盼其摆脱拘束,得沐圣泉,飞升自在。全诗语言凝练,意象跳跃而内在贯通,体现了苏轼融禅入诗、以景证道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四引查慎行语:“此诗写山骨泉脉,皆寓禅机。‘土肉埋山骨’,谓尘障覆性;‘苍龙未浴’,望其发越精神,可谓善颂。”
2.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语极峭拔,意含恭敬。不直言长老高德,而以山骨龙神为喻,格高而思远。”
3. 《历代诗话》引纪昀评:“五绝中如此作,非东坡不能。前二句写景入微,后二句翻空出奇,结语有不尽之意。”
4. 《唐宋诗醇》卷三十九:“托兴深远,不落称颂套语。‘苍龙浴渥洼’,暗用渥洼出马典,以比长老之当兴佛法,妙在若即若离。”
5.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二十:“此诗盖劝长老出山弘法,勿久隐山谷。‘未放’二字,有期待意,非泛然描写山水也。”
以上为【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