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终日劳碌疲于人事纷扰,如今归去心切如车马疾驰。
路上遇见行人询问前方路程,幼子已在家门前迎候。
归来后静处可读书吟诗,外出时常携酒共饮自乐。
亲友间的书信早已断绝,唯有那幽深山谷与我共存。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归去来:指陶渊明所作《归去来兮辞》,为古代辞赋名篇,抒写弃官归隐之志。
2. 集字:即“集句”,截取前人诗句或文章中的字句组合成新诗,要求内容连贯、格律合规。
3. 役役:劳苦不息的样子,语出《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4. 车载奔:形容归心似箭,乘车急速奔赴家乡。
5. 征夫:行路之人,此处指归途中所遇旅人。
6. 稚子:年幼的孩子,指苏轼之子。
7. 衡门:横木为门,象征简陋居所,常用于指代隐士之家。《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8. 入息亦诗策:居家休憩时以读书吟诗为乐。息,休息;诗策,诗书简册。
9. 出游常酒樽:外出时常携带酒具,借酒抒怀。
10. 云壑自相存:山林幽谷与我彼此相伴,喻指归隐后与自然融为一体。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归去来集字十首》之一,系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字而成的集句诗。全诗紧扣“归隐”主题,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奔忙、向往田园闲适生活的情感。语言简淡自然,意境清远,既承袭了陶诗的冲淡风格,又融入了苏轼自身的人生感慨。通过“征夫问路”“稚子候门”等细节,生动展现归家之切与亲情之暖;而“交亲书绝”“云壑相存”则流露出超脱人情、寄意山水的精神追求。整体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是宋代集句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为集句诗,巧妙撷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意象与语言元素,重新组织成一首完整的新诗,既保留原作的神韵,又体现苏轼个人的情志。首联“役役倦人事,来归车载奔”开篇即点明主旨——厌倦仕途奔波,渴望回归田园。一个“倦”字道尽宦海沉浮之苦,“车载奔”则凸显归心之切。颔联“征夫问前路,稚子候衡门”一外一内,一问一候,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对照:旅途未尽犹需问询,而家中已有亲人守候,温情顿生。颈联写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入息亦诗策,出游常酒樽”,动静结合,文酒自娱,展现高雅闲适之趣。尾联“交亲书已绝,云壑自相存”笔锋一转,由人事转向自然,透露出一种孤高自守、与世疏离却又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情感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苏轼对陶渊明人格理想的追慕与精神共鸣。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集句至东坡,始得其妙,非徒挦扯成章,实能融会神情,如出一手。”
2.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集句得体者,惟王安石、苏轼最工。苏集中《归去来集字》诸首,皆萧然有逸气。”
3.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等集句,须胸中有全篇气象,乃能割缀无痕。东坡此作,浑然天成,不露圭角,真化工之笔。”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集陶句最难,必深得渊明之趣者乃可。坡公此十首,可谓得其神髓矣。”
以上为【归去来集字十首,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