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写信寄给王晋卿,忽然回忆起前年寒食节在北城游玩的情景,提笔写下这首诗:
北城寒食时节,炊烟稀微,落花纷飞,蝴蝶成群翩跹起舞。
贵族子弟出游享乐,流连忘返,门前骏马配着紫金马缰。
帐中笙乐悠扬,烟雾缭绕,路人抬头仰望,谁敢直视这奢华盛景?
我这个狂放不羁的访客叩门求见,你却并未拒绝,反而还让满城佳人掀开翠绿的帘幕出来相迎。
我这书生老眼昏花,平日少见这般繁华,画中所见也只觉得周昉笔下的仕女过于丰腴。
分别以来,春光已两次凋零,我西望故地,再也看不到那如红日般绚烂的景象。
何时才能与你一同在东山吟唱《采薇》之歌,举杯共听一曲《金缕衣》?
以上为【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诗】的翻译。
注释
1. 王晋卿:即王诜(shēn),北宋画家、驸马都尉,苏轼好友,常与文人雅集。
2.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禁火冷食,后渐与清明习俗融合。
3. 烟火微:指寒食节禁火,炊烟稀少。
4. 胡蝶:即“蝴蝶”。
5. 王孙:原指贵族子孙,此处泛指富贵人家子弟,亦暗指王晋卿。
6. 骢马紫金鞿(jī):青白色的骏马,配有紫金色的马络头,形容马具华贵。
7. 吹笙帐底烟霏霏:帐中奏乐,香烟缭绕,极言宴饮之奢丽。
8. 行人举头谁敢睎(xī):路人不敢抬头直视,形容场面之尊贵煊赫。
9. 扣门狂客:苏轼自指,谓自己率性造访。
10. 周昉: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尤擅仕女图,其画风丰腴典雅,后世多有仿效。
以上为【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寄赠友人王晋卿之作,借回忆前年寒食北城游赏之盛景,抒发对往昔欢聚的怀念与当下分离的怅惘。诗中既有对昔日宴游繁华的生动描绘,又融入了人生迟暮、世事变迁的感慨,末以隐逸之思与及时行乐之意作结,情感层次丰富。语言清丽流畅,意象鲜明,用典自然,体现出苏轼晚年诗歌融豪放与深沉于一体的风格特征。
以上为【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诗】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为引,展开一幅昔日宴游图景。首联写北城寒食的静谧春景:烟火微渺,落花飘零,蝴蝶成团飞舞,画面空灵而略带感伤,奠定了全诗追忆与惆怅的基调。颔联转写人事,王孙骢马,紫金为羁,气派非凡,显出王晋卿身份之尊贵。颈联进一步渲染宴乐之盛,“吹笙帐底烟霏霏”写出室内歌舞升平、香气氤氲的景象,“行人举头谁敢睎”则以旁观者敬畏之态反衬其豪华不可逼视。
第五、六句笔锋一转,诗人自述“扣门狂客”,竟得主人厚待,“更遣倾城出翠帷”,既见王晋卿礼贤下士,亦显宾主情谊之深。此二句豪兴盎然,充满温情。第七、八句转入感慨:书生老眼,已少见如此盛况;即便看画,也只觉周昉笔下美人肥艳,不如实景动人——此语似调侃,实含今昔之叹。
后四句由忆往转入抒怀。“别来春物已再菲”点明别离已久,春光两度凋零,岁月无情。“西望不见红日围”以象征手法表达对旧日繁华的追念与不可复得之憾。结尾化用《诗经·小雅·采薇》与唐诗《金缕衣》之意,一取伯夷叔齐隐居东山、采薇而食的高洁之志,一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及时行乐之思,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诗人复杂心境之中:既向往超脱尘俗的闲逸生活,又珍惜人间真挚情谊与当下欢愉。全诗结构缜密,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而含蓄,是苏轼晚年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追忆旧游,情致缠绵,而语带风神,不减少年豪气。”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起手清丽,中幅秾华,结处归于冲淡,结构井然,可见匠心。”
3.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书生老眼省见稀’一句,写尽宦游寥落与故人深情,非亲历者不能道。”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东坡寄王晋卿诸诗,多见交谊之笃。此篇以寒食为题,不专咏节令,而重在记游抒怀,气象开阔,意蕴深厚。”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诗融写景、叙事、抒情、用典于一体,语言流转自然,尾联尤见旷达中寓悲凉之情。”
以上为【作书寄王晋卿,忽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走笔为此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