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笑蛇医一寸腹,衔冰吐雹何时足。
苍鹅无罪亦可怜,斩颈横盘不敢哭。
岂知泉下有猪龙,卧枕雷车踏阴轴。
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
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
我今又复罹此旱,凛凛疲民在沟渎。
却寻旧迹叩神泉,坐客仍携王子渊。
行看积雪厚埋牛,谁与春工掀百蛰。
此时还复借君诗,馀力汰辀仍贯笠。
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翻译
我常讥笑那蛇医般心胸狭隘之徒,只知口衔寒冰、喷吐冰雹,何时才能满足其害人之心?苍鹅本无罪过也令人怜悯,却被斩首横尸,连哭都不敢出声。哪里知道在幽深的泉底还潜藏着猪形的龙神,它安卧着,枕着雷车,脚踏阴间的车轴。前年太守因大旱向神祈雨,雨点便随人心意如豆粒般洒落。太守离任后,龙神也回归泉中,至今人们仍传颂淇园的绿荫繁茂。如今我又遭遇这般大旱,百姓饥寒交迫,凄然困于沟壑之间。于是重寻旧迹,叩击神泉祈求甘霖,同来的宾客中还有才士王子渊。我们一起诵读《中和》《乐职》等颂诗,用新雅的声律与妙语安慰衰老的心灵。清晨泉上东风骤起,冰珠升腾,仿佛老蛟在泉中哭泣。奇异的诗句几乎逼得神龙飞腾而起,险韵难押,我的才力实难企及。但愿能见到积雪厚到可将牛完全掩埋,谁来助春神唤醒百虫,使大地复苏?此时仍需借重您的诗篇,让我勉力支撑,如驾车者滤去杂草、加固车笠。挥毫落纸时莫言疲倦,看那惊龙再度腾飞,必将震撼得人失手掉落汤匙。
以上为【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舒尧文原作已佚。
2. 蛇医:古代传说中能治蛇毒之人,此处喻心地狭窄、专事小惠或祸害之徒。一说指巫医,含贬义。
3. 衔冰吐雹:形容蛇类喷吐寒气成雹,暗讽某些人制造灾祸。
4. 苍鹅:或指无辜百姓,亦有解为祭祀所用之鹅,象征无罪被杀。
5. 斩颈横盘:描写被杀后头断身横之状,极言悲惨。
6. 猪龙:即“雾猪泉”所传之神物,谓泉中有形似猪的龙,具兴云致雨之能。
7. 雷车:神话中雷神所乘之车,此处形容地下龙神活动之声势。
8. 阴轴:地下的车轴,喻龙神运行于幽冥之中。
9. 太守为旱请:指前任州官因旱灾至此祈雨,应验而得雨。
10. 撒菽:雨点如撒豆般落下,形容雨势均匀及时。
11. 淇园绿:淇园为周代卫国竹园,以茂盛著称,此处借指因雨水充足而草木葱茏。
12. 凛凛疲民在沟渎:百姓困苦不堪,流离失所,处境危殆。
13. 旧迹叩神泉:指前往雾猪泉旧地举行祈雨仪式。
14. 王子渊:汉代辞赋家王褒字子渊,此处借指同行的文士,或实有其人,为舒尧文之友。
15. 《中和》《乐职》颂:汉代用于歌颂政通人和、官吏尽责的雅颂之作,此处指诵读此类颂诗以祈祥瑞。
16. 华颠:白发,指年老。
17. 冰珠:泉水凝结之冰粒,或指雾气升腾如珠。
18. 老蛟泣:蛟龙因久旱不得行雨而悲泣,拟人化表达祈雨之情。
19. 怪词欲逼龙飞起:奇崛之诗句仿佛能逼迫潜龙升天行雨。
20. 险韵不量吾所及:自谦所用韵脚艰险,才力难以胜任。
21. 积雪厚埋牛:极言雪深,出自《左传》“深山穷谷,固有冰焉,其深可以没牛”,喻大雪兆丰年。
22. 春工掀百蛰:春神唤醒冬眠百虫,象征万物复苏。
23. 汰辀仍贯笠:滤除车轴杂草,加固斗笠,比喻勉力支撑艰难时局。
24. 惊龙再起震失匙:龙腾震动天地,使人惊惧失措,连汤匙都掉落,极言诗文感召之力。
以上为【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作于祈雨之时,借“雾猪泉”传说抒写抗旱救民之志,融神话、现实、文学于一体。全诗以夸张想象贯穿,从讽刺贪官(“蛇医”)到哀悯苍生(“疲民在沟渎”),再转入对神泉灵异的描写与祈愿,情感层层递进。诗中引用历史典故(太守祈雨)、儒家颂诗(《中和》《乐职》),又杂以奇诡神话(猪龙、雷车、冰珠),展现出苏轼特有的博学与豪放风格。末段激励友人赋诗共祷,寄望文字之力可动天地,体现其“文章经世”的信念。全诗气势磅礴,用韵险峻,结构宏阔,是典型的东坡式“以文为诗”的代表作。
以上为【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苏轼在地方任职期间遭遇大旱、率众祈雨时所作,属典型的“祈雨诗”,但远超一般宗教仪式诗的格局。诗人开篇即以“长笑蛇医”起势,锋芒毕露,既批判了那些只知弄权扰民的小人,也为全诗注入强烈的道德关怀。继而通过“苍鹅无罪”之哀叹,引出民生疾苦,自然过渡到对神泉灵异的追述。其中“猪龙卧枕雷车”一句,想象奇崛,将地下龙神描绘得威严神秘,赋予自然现象以神话色彩。
诗中巧妙穿插历史记忆——前年太守祈雨成功,百姓至今称颂,既增强祈雨的信心,也暗含对良政的期待。面对当前“疲民在沟渎”的惨状,诗人并未止于悲叹,而是主动“叩神泉”,并携文士共咏颂诗,试图以文化礼仪感动天地,体现了儒家“敬鬼神而远之”却又“以诚格天”的思想张力。
艺术上,此诗充分展现苏轼“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大量用典(如淇园、王子渊、中和乐职)、险韵迭出(如“轴”“菽”“渎”“泣”“及”等),语言纵横捭阖,节奏跌宕起伏。尤其结尾“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将文学创作提升至通神动天的高度,彰显了东坡坚信文字具有超越力量的信念。整首诗兼具现实关怀、神话想象与文学自觉,堪称宋代祈雨诗中的巅峰之作。
以上为【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奇崛雄肆,托意深远,非徒祈雨而已,实寓忧民之思与文章自信。”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怪词欲逼龙飞起’一句,足摄全篇之气,东坡胸中自有风云雷雨。”
3.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雾猪泉事近荒诞,而公能运以庄语,驱遣群籍,使俚俗成高古,大家手段。”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二十八:“此诗押险韵几二十句,一气奔放,如雷车碾地,无丝毫滞碍,真不可测之笔。”
5. 清代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通体皆用比兴,不说祈雨,而祈雨之意贯串始终;不说愁旱,而愁旱之状跃然纸上。”
以上为【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