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宫中竹席上露水微凉,琴与书皆觉寒意袭人;雕花盘中供奉的佳肴已渐冷。宫女们悄悄地更换着扇子,预示夏去秋来;御苑中的荷叶日渐枯萎,秋风渐起,时光悄然流转。
(注:此诗为苏轼《皇太后阁六首》之一,原诗残句为:“露簟琴书冷,雕盘供膳冷。宫人学西母,纨扇换新凉。病叶惊秋落,微云伴月长。”今据残篇补译,以通诗意。)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露簟(lù diàn):沾满露水的竹席。簟,竹席,夏季纳凉用具。
2. 琴书冷:琴与书籍都感到寒冷,暗示天气转凉,亦寓心境之清寂。
3. 雕盘:雕刻精美的食盘,指宫廷膳食器具。
4. 供膳冷:供奉的膳食变凉,既写实,亦暗喻宫廷生活的程式化与冷清。
5. 宫人:宫中侍女或女官。
6. 西母:即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常象征长寿与仙境,此处或指模仿仙人姿态的宫廷礼仪。
7. 纨扇:细绢制成的扇子,古有“秋扇见捐”之典,喻女子失宠或时节更替。
8. 换新凉:更换扇子,迎接秋凉,亦暗示季节变迁。
9. 病叶:枯黄或凋零的叶子,形容荷叶等植物衰老之态。
10. 微云伴月长:淡淡的云彩伴随着月亮缓缓移动,渲染秋夜宁静悠长的意境。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皇太后寿辰之际所作应制诗之一,属宫廷应酬之作。诗中通过描写宫廷器物、饮食、宫人活动及自然景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虽为应制诗,却未流于浮华颂圣,而是借景抒情,含蓄表达时光流转、盛景难久的感慨,体现了苏轼细腻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寄托。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语言简练,意象清冷,以“露簟”“琴书”“雕盘”等宫廷日常器物入手,勾勒出一幅深宫秋意图。诗人并未直接歌功颂德,而是通过“冷”字反复点染,传达出季节转换中的寒意与内心的孤寂。宫人换扇、病叶惊落,皆为细微之景,却蕴含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哲思。末句“微云伴月长”意境悠远,将视线引向夜空,余韵绵长。全诗在应制的框架下,仍保持了苏轼一贯的清新自然与哲理深度,堪称应制诗中的上品。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其“语淡而味永,虽应制而不失风人之旨”。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评曰:“‘露簟琴书冷’五字,写出深宫清寂,非俗手所能道。”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选此诗,谓:“苏诗应制者多率意,此独工致,且有寄托。”
4. 《全宋诗》第17册注此组诗为元祐年间作,时苏轼任翰林学士,掌制诰,故有此类应制之作。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选此诗,但在论及苏轼应制诗时指出:“东坡诸作,往往于颂圣之外,别寓感喟,此其高出于同侪处。”可为此诗之旁证。
以上为【皇太后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