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范家先祖(指范冉)的风度也令人怜爱,怎肯像周公那样白天睡觉呢?
枕着酒曲而眠的先生(指刘伶一类嗜酒之人)若看到你,还会笑话你:白白地把空肚子装满了古书却无所用处。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李行中:宋代文人,生平不详,为苏轼友人。
2. 醉眠亭:李行中所建亭名,取醉后安眠之意,象征闲适隐逸生活。
3. 孝先:东汉范冉,字子明,别名“范史云”,因家贫而安于清苦,人称“穷巷之士”。此处或借指安贫乐道之人;一说“孝先”为宋人误记,实应为“范冉”或“边孝先”。边孝先为东汉人,以嗜睡著称,《后汉书》载其“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此诗中更可能指边孝先。
4. 风味:风度、情致。
5. 堪怜:值得同情或喜爱。
6. 肯为周公昼日眠:反问语气,意谓边孝先怎会像周公那样勤政不息、昼夜操劳?实则讽刺其整日酣睡。周公旦辅佐成王,夙夜在公,从不怠惰。
7. 枕曲先生:指嗜酒而眠者,典出刘伶等竹林七贤,常以酒为伴,醉卧于曲糵(酒母)旁。
8. 犹笑汝:还笑你。
9. 枉将空腹贮遗编:白白地让肚子里装满古代典籍。比喻徒有学问而无实用。
10. 遗编:古代遗留下来的书籍,泛指典籍。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友人李行中所作《醉眠亭三首》之一,借古人典故调侃友人嗜睡、好学却无用世之志的生活状态。诗中以“孝先”“周公”“枕曲先生”等历史人物为对照,既显幽默风趣,又暗含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用典巧妙,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与机智。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戏谑笔调写友人李行中在醉眠亭中的闲散生活,实则蕴含深意。首句“孝先风味也堪怜”,借用边孝先嗜睡之典,点出李行中慵懒自适之态,“堪怜”二字语带双关,既有怜惜之意,亦含调侃之趣。次句“肯为周公昼日眠”,以周公旦勤政形象作反衬,强调孝先(及李行中)不愿效仿圣贤日夜操劳,宁愿白日高眠,表达对仕途劳顿的疏离感。第三句引入“枕曲先生”——即醉酒高士,进一步将睡眠与饮酒并置,突出超脱世俗的主题。末句“枉将空腹贮遗编”是全诗点睛之笔:看似批评饱读诗书却无所作为,实则透露出苏轼对传统儒者价值的反思——纵然满腹经纶,若不能施展抱负,不如醉眠自得。全诗用典密集而自然,语气轻松却意蕴深远,展现了苏轼融哲理于谐趣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二十注:“此诗借孝先、周公、枕曲诸典,讽友人耽于闲适,然实寓己身出处之感。”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语似戏谑,意实沉痛。‘空腹贮遗编’一句,道尽书生无用之悲。”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代诗人多以酒眠自况,实乃避祸全身、不得志之托辞。”可为此诗背景注脚。
4. 钱钟书《宋诗选注》云:“苏轼善以滑稽语说正经事,如此诗表面嘲人,实自嘲也。”
5. 日本学者内山精也《苏轼诗歌研究》认为:“‘醉眠’非真醉,乃精神自由之象征,此诗体现苏轼对‘仕’与‘隐’界限的模糊处理。”
以上为【李行中秀才醉眠亭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