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红粉佳人不必悲伤哭泣,人生聚散无常,转眼便是半年的离别。
看看雪堂坡下的老农夫,心中也充满凄凉不舍之情。
待到明年春水泛涨,桃花随波漂流,柳岸边船只往来频繁。
从此黄州城中将处处响起歌吹之声,百姓齐聚街头,为送行而喧腾哽咽。
以上为【好事近 · 黄州送君猷】的翻译。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张东泽词「谁谓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句,名《钓船笛》;韩涧泉词有「吟到翠圆枝上」句,名《翠圆枝》;又名为《倚鞦韆》、《秦刷子》等。「近」又称「近拍」,唐宋杂曲之一种体制,为音乐中表示长度、节奏所用之述语,即大曲、法曲中之慢曲以后、入破以前,由慢渐快部分所用之曲调(曲调前奏)。王易《词曲史》云:「亦曰『近拍』谓近于入破,收起拍。故凡近词皆短韵密而音长」。词与音乐脱离后,「近」已成为词调名本身的组成部分,作为令词与慢词之间的中调,体制与「引」相近。调名本意即以「近拍」的曲调形式,歌咏讽刺好(hào)事之人。调见《张子野词》,入「仙吕宫」。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以入声韵为宜。两结句皆上一、下四句法。此调有数体,其正体为双调四十五字,上下阕各四句两仄韵。
「送君猷」:元延祐本、龙本作「黄州送君猷」。
君猷:龙榆生笺:「《东坡诗集》施注:『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东坡来黄州,君猷为守,厚礼之,无迁谪意。君猷秀惠列屋,杯觞流行,多为赋词。满去而殂,坡有祭文挽词,意甚悽恻。』查注:『王明清《挥麈录》云:徐得之君猷,阳翟人,韩康公婿。知黄州日,东坡迁谪于郡,君猷周旋不遗馀力。子端益,字辅之。』」案:施注与《挥麈录》异,未详孰是,录存俟考。
红粉:龙榆生笺:「谓官妓也。唐宋时,太守赴任离任,皆有官妓迎送。郑瘦碧评《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云:『李东川有送人携妓赴任诗,此词又记杭妓往苏迓新守。是知唐宋时赴任迎任,皆有官妓为导之例。此风盖自元明以来,微论废绝,国朝且悬为厉禁,著之律条,并饮酒挟妓亦有罪已,古今风气之硕异如是。』」
雪堂:傅子立注:「公于东坡自作雪堂,耕于其下。」刘尚荣按:「参见《东坡志林·卷六·雪堂记》:『苏子得废圃于东坡之胁,筑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无非雪者。』」
春水漾桃花:傅子立注:「《汉·沟洫(xù)志》:『杜钦云: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注云:『《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玻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唐王右丞诗云:『春来遍处桃花水。』」刘尚荣按:「见《汉书·卷二十九·沟洫(xù)志》并颜师古注。王句出《桃源行》,『遍处』原作『遍是』,见《乐府诗集·卷九十》。」
阗(tián)咽:龙榆生笺引《梁书·卷五十一·陶弘景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阗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1.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翠圆枝》,双调四十五字,仄韵。
2. 黄州:今湖北黄冈,北宋时属偏僻之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于此。
3. 君猷:马遵,字君猷,时任黄州知州,与苏轼交好。
4. 红粉:原指女子妆容,此处代指送行的女性眷属或歌伎,亦可泛指送别人群中的柔弱者。
5. 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一俯一仰之间,即指半年之别如弹指一瞬。
6. 雪堂坡:苏轼在黄州所建居所“雪堂”附近的山坡,位于临皋亭附近,是他躬耕与会友之所。
7. 老农夫凄切:指当地百姓对君猷离去感到悲伤,体现其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8. 春水漾桃花:描绘春天江水上涨,桃花随水流漂浮的景象,象征生机与重逢之期。
9. 柳岸隘舟楫:柳树成行的岸边船只密集,几至阻塞,形容送行场面盛大。
10. 阗咽:人群聚集喧哗,声音哽咽,形容送别时万众哀感的场面。
以上为【好事近 · 黄州送君猷】的注释。
评析
这首《好事近·黄州送君猷》是苏轼在黄州时期所作,词中送别的是时任黄州太守的马遵(字君猷)。全词以深情婉转之笔,抒写离别之痛与对友人政绩的赞美。上片直抒离情,劝慰对方及身边人不必过度悲伤,却通过“老农夫凄切”一句,侧面烘托出君猷治下深得民心;下片转写来年春景,寓希望于未来,又以“满城歌吹”“阗咽”描绘百姓送别的盛况,既显民情之深厚,亦见友情之真挚。整首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贬谪期间仍心系民生、重情重义的情怀。
以上为【好事近 · 黄州送君猷】的评析。
赏析
此词虽短,却情感丰沛,结构精巧。上片起句“红粉莫悲啼”看似劝慰,实则更添伤感,以“莫悲”反衬悲之深。继而以“俯仰半年离别”点明聚散匆匆,流露出人生无常的慨叹。第三句宕开一笔,由个人情绪转向民间视角,“看取雪堂坡下,老农夫凄切”,不仅拓宽了词境,更巧妙赞颂了马君猷的仁政——连乡野老农都为之动容,其德政可知。下片以想象之笔描绘来年春景,“明年春水漾桃花”既是对未来的美好展望,也暗含重逢之愿。“柳岸隘舟楫”进一步渲染送行之盛,末两句“从此满城歌吹,看黄州阗咽”,将百姓自发拥戴的场面推向高潮,使友情与民情融为一体。全词由近及远,由情入景,再由景生情,层次分明,语淡而情浓,展现了苏轼词中少见的温婉细腻一面,却又不失其一贯的开阔胸襟。
以上为【好事近 · 黄州送君猷】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此词写离情而不落俗套,借农夫之凄切、百姓之阗咽,映衬贤吏去任之可惜,立意高远。”
2. 《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上片劝慰中见深情,下片设想未来送行情景,虚实相生,尤以‘老农夫凄切’一句,道尽民心向背,耐人寻味。”
3. 《苏轼词集》(王水照、崔铭注):“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左右,时苏轼居黄州,与太守马遵友善。词中所写,既有私人情谊,亦含对地方良吏的称许,反映了苏轼贬中不忘民瘼的心境。”
4. 《词学通论》(吴梅著):“东坡《好事近》数首,皆清丽婉至,不似其豪放之作。此阕送君猷,语浅情深,尤以结处‘阗咽’二字,写尽万人空巷之景,非亲历者不能道。”
以上为【好事近 · 黄州送君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