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南塘,粉梅花、盈盈倚风微笑。虹晕贯帘,星球攒巷,遍地宝光交照。涌金门外楼台影,参差浸、西湖波渺。暮天远,芙蓉万朵,是谁移到。
鬒鬓双仙未老。陪玳席佳宾,暖香云绕。翠簨叩冰,银管嘘霜,瑞露满钟频釂。醉归深院重歌舞,雕盘转、珍珠红小。凤洲柳,丝丝淡烟弄晓。
翻译
春天来到南塘,粉色的梅花在微风中盈盈含笑。
彩灯如虹光穿透帘幕,球形灯盏簇拥街巷,满地宝光交相辉映。
涌金门外楼台倒影,参差错落浸入西湖渺渺烟波。
暮色苍茫,远处万朵荷花(或指灯花)盛开,不知是谁将它们移来此地?
两位鬓发乌黑的仙侣尚未衰老,正陪伴华宴嘉宾,暖香缭绕如云。
翠竹酒筹轻叩冰盘,银笛吹出寒霜般的清音,瑞露般的美酒频频斟满、一饮而尽。
醉后归至深院再起歌舞,雕盘旋转,洒落如珍珠般细小的红色果品。
凤洲岸边的柳丝,在淡淡晨烟中轻柔摇曳,迎接拂晓。
以上为【花心动 · 南塘元夕】的翻译。
注释
1.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末元初词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著有《竹山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2. 南塘:南宋临安城南水系,泛指西湖周边繁华区域,亦可能特指某处园林。
3. 粉梅花:早春梅花,元夕(正月十五)时或尚有残梅,亦可能为装饰性梅枝。
4. 虹晕贯帘:彩灯光芒如虹,穿透帘幕。“晕”指光晕。
5. 星球:球形彩灯,宋代元宵节盛行悬挂“无骨灯”“琉璃球”等。
6. 涌金门:杭州西湖著名城门,南宋时为繁华闹市,门外即西湖。
7. 芙蓉万朵:或指水中荷花,但元夕非荷时,更可能喻指万盏莲花灯或烟花。
8. 鬒鬓双仙:指宴席上年轻貌美的男女主人或歌伎,鬒(zhěn)鬓指乌黑浓密的头发,“双仙”喻其超凡脱俗。
9. 翠簨(sǔn):翠竹制成的酒筹或击节之器;“叩冰”形容器物清脆如击冰。
10. 凤洲:西湖中小洲名,或泛指临安水边柳岸;“弄晓”指晨烟轻拂柳丝,迎来清晨。
以上为【花心动 · 南塘元夕】的注释。
评析
蒋捷《花心动·南塘元夕》是一首描绘南宋临安(杭州)元宵盛景的节令词。上片写户外灯市湖光:梅花初绽、灯彩辉煌、楼台倒影、湖波浩渺,极写人间天上交融之幻境;下片转写室内宴饮歌舞:仙侣陪宾、香雾缭绕、酒乐酣畅、果盘玲珑,结以晨烟柳丝,暗示通宵达旦之欢。全词辞藻富丽,意象繁复,音律精工,表面极写繁华,然结合蒋捷宋亡不仕之遗民身份,或暗含“故国不堪回首”之隐痛——此等盛景,恐为追忆而非实写,于绚烂中透出苍凉底色。
以上为【花心动 · 南塘元夕】的评析。
赏析
《花心动·南塘元夕》以浓墨重彩绘就一幅南宋元宵长卷。上片由近及远:南塘梅笑为引,继以“虹晕”“星球”写灯市之璀璨,“宝光交照”极言其盛;“涌金门外楼台影”巧妙将人间楼阁与西湖烟波融合,虚实相生;“芙蓉万朵”之问,更添仙境幻感。下片聚焦华堂:以“鬒鬓双仙”点出人物之俊美,“暖香云绕”状环境之奢靡;“翠簨叩冰,银管嘘霜”以通感手法写乐声之清冷与酒气之温润交织;“珍珠红小”细节精妙,见宴饮之精致。结句“凤洲柳,丝丝淡烟弄晓”尤为高妙——一夜狂欢至此方歇,晨烟柳丝悄然登场,时间流转自然,画面由喧转静,余韵悠长。然细味之,蒋捷身为遗民,此词或为追忆故国承平之景,愈写其盛,愈显今之凄凉。故表面欢愉,内里悲凉,是“以乐景写哀”的典范。
以上为【花心动 · 南塘元夕】的赏析。
辑评
1. 《竹山词》卷二收录此词,题为《花心动·南塘元夕》,作于宋亡前或初期追忆之作。
2. 清·朱彝尊《词综》卷三十一录蒋捷词,评曰:“竹山词多故国之思,《南塘元夕》极写承平盛事,读之令人怆然。”
3. 近人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此词铺叙元夕繁华,结以‘淡烟弄晓’,顿觉夜尽人散,繁华成空,隐有黍离之悲。”
4.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竹山词》:“捷词练字精深,尤工于写景,《花心动》诸阕,虽仿周邦彦,而气韵自别。”
5.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指出:“蒋竹山身经亡国,其写元夕盛景,非徒夸饰,实以昔日之繁华,衬今日之寥落。”
以上为【花心动 · 南塘元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