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言无期,会合意弥重。
病添儿女恋,老丧丈夫勇。
剑心知未死,诗思犹孤耸。
愁去剧箭飞,欢来若泉涌。
析言多新贯,摅抱无昔壅。
念难须勤追,悔易勿轻踵。
吟巴山荦峃,说楚波堆垄。
马辞虎豹怒,舟出蛟鼍恐。
狂鲸时孤轩,幽狖杂百种。
瘴衣常腥腻,蛮器多疏冗。
剥苔吊斑林,角饭饵沈冢。
忽尔衔远命,归欤舞新宠。
夏阴偶高庇,宵魄接虚拥。
雪弦寂寂听,茗碗纤纤捧。
驰辉烛浮萤,幽响泄潜蛩。
诗老独何心,江疾有馀尰。
我家本瀍谷,有地介皋巩。
休迹忆沈冥,峨冠惭阘
翻译
离别时总觉得再会无期,故而重逢的情意就愈发深重。
病中更添了儿女般的依恋,年老时丧失了丈夫的勇猛气概。
(韩愈)
虽如此,建功立业的雄心我知道并未死去,吟咏的诗思依然孤高耸立。
愁绪离去时快过飞箭,欢欣涌来时如同喷泉。
(孟郊)
剖析言辞多有新颖的连贯,抒怀抱负不再像往日那般滞塞。
想到前路艰难必须勤奋追赶,对容易后悔的事切勿轻易重蹈覆辙。
(韩愈)
吟诵过巴山的高峻险阻,叙说过楚地江波的起伏如垄。
(孟郊)
骑马离开时,山中虎豹仿佛在怒吼;乘舟而出时,水中的蛟龙鼍龙令人惊恐。
(韩愈)
狂怒的鲸鱼时时独自昂首浪涛,幽深的猿猴夹杂着百种啼鸣。
(孟郊)
瘴气浸染的衣裳常常腥腻,蛮荒之地的器物多粗糙而笨重。
(韩愈)
剥开苔藓,在斑竹林中凭吊;以角黍为饭,在屈原沉江处祭奠。
(张籍)
忽然奉命远行,如今归来,如同受到新的恩宠而欢舞。
(韩愈)
从如同鬼窟的蛮荒之地脱身,得以窥见天子宫阙清丽的斗拱。
(孟郊)
在京城的游历方才振作,但被贬谪的噩梦至今意绪犹存。
(韩愈)
与旧友夸说诗书,用酒食接待新友的奉陪。
(孟郊)
美好的言辞写出清越的声调,愉悦得如同病愈,失去了身上的疣肿。
(韩愈)
夏日树荫偶尔高高庇护,夜晚的月影接着虚空的拥抱。
(孟郊)
寂静中聆听着琴弦之音,纤纤素手捧上茶碗。
(张籍)
飞驰的光辉为流萤点亮,幽微的声响从潜藏的蟋蟀处泄出。
(韩愈)
我这作诗的老头独存何等心绪?如同江边的疾痛,尚有余肿未消。
(孟郊)
我的家乡本在瀍谷之畔,有土地处于皋巩之间。
(韩愈)
止息行迹,回忆往日的沉沦;如今高戴官冠,反觉惭愧于这猥琐的...
以上为【会合联句】的翻译。
注释
联句:古代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轮流吟诵诗句,联结成篇。
剑心:仗剑建功的雄心。
孤耸:孤高耸立,形容诗思不凡。
析言:分析言辞。
摅抱:抒发胸怀。
巴山荦峃:巴山,泛指川东、楚地一带的山。荦峃,山石险峻的样子。
蛟鼍:蛟龙和扬子鳄,泛指水中凶兽。
幽狖:深山中的长尾猿。
瘴衣:沾染了瘴气的衣服。
角饭饵沈冢:角饭,即角黍,粽子。饵,食。沈冢,指屈原投江处。此句指在屈原沉江处祭奠。
衔远命:奉朝廷之命远行(指贬谪或出使)。
舞新宠:指遇赦或调回京城,如获新的恩宠。
鬼窟:比喻贬所环境的险恶,如同鬼怪巢穴。
天居:天子所居,指京城宫廷。
觌清栱:觌,看见。清栱,华美的斗拱。
疣肿:皮肤上的赘生物,比喻身心上的累赘和痛苦。
宵魄:夜月。
瀍谷、皋巩:均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与韩愈籍贯相关。
休迹:止息行迹,指结束贬谪生活。
阘:小户,引申为卑贱、猥琐。诗末未完。
以上为【会合联句】的注释。
评析
形式特色:本诗是典型的“联句”体,由韩愈、孟郊、张籍、张彻四人共同完成。这种形式要求诗人们才思敏捷,既要延续上句的意境,又要开拓新的诗境,形成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创作状态,体现了中唐诗人群体浓厚的交流氛围与高超的诗艺。
主题核心:全诗紧紧围绕“会合”二字展开,但内容远超一般的欢聚。它融合了对往昔贬谪苦难的追忆、对当下归京重逢的欣喜、以及劫后余生的复杂感慨,是一曲深沉的人生悲欢交响乐。
风格交融:诗中能明显看出不同诗人的风格。韩愈的诗句雄健奇崛(如“剑心知未死”、“马辞虎豹怒”),孟郊的诗句幽峭苦涩(如“诗老独何心,江疾有馀尰”),张籍的诗句则相对平实清雅(如“吟巴山荦峃”、“茗碗纤纤捧”)。多种风格交织,形成了诗歌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以上为【会合联句】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在于它通过联句的形式,立体地呈现了中唐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情感的巨幅落差:诗歌在“欢来若泉涌”的狂喜与“谪梦意犹恟”的惊悸之间剧烈摇摆。这种情感不是单一的,而是悲喜交织、苦乐相融的复杂体,极其真实地反映了经历政治风暴后的文人心理。
意象的奇崛对比:诗人运用了两组强大的意象群来构建其情感世界。一组是 “蛮荒贬谪图” ,充斥着“虎豹”、“蛟鼍”、“狂鲸”、“瘴衣”、“腥腻”,光怪陆离,令人窒息;另一组是 “京华清雅图” ,呈现了“雪弦”、“茗碗”、“嘉言”、“夏阴”,宁静而文雅。这两组意象的强烈对比,凸显了“会合”之不易与珍贵。
人格的顽强彰显:尽管诗中充满了对苦难的回忆,但核心精神并非消沉。“剑心知未死,诗思犹孤耸” 是全诗的诗眼,它宣告了诗人虽经磨难,但其济世之志与文学追求并未泯灭,反而更加坚挺。这种于困厄中崛起的倔强,正是韩孟诗派的精神底色。
以上为【会合联句】的赏析。
辑评
(宋)黄震《黄氏日钞》:
“《会合联句》奇崛雄浑,如危峰叠嶂,步步险绝。四人角力,各尽其才,而退之(韩愈)为之纲领。”
(评点:黄震精准地概括了此诗的整体风格“奇崛雄浑”,并指出四人之合作如角力竞赛,而韩愈在其中起到了主导和统领的作用。)
(清)朱彝尊《批韩诗》:
“联句诗如此篇,虽杂出孟(郊)、张(籍)诸子,而气格浑成,如出一手。其叙贬宦归京,悲喜交集之情,淋漓酣畅,非大手笔不能办。”
(评点:朱彝尊盛赞此诗虽为多人创作,但气韵贯通,结构完整。尤其认为其对复杂情感的抒写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非大作家不能为之。)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观《会合》一联,东野(孟郊)之寒,文昌(张籍)之淡,皆退之(韩愈)健笔所能驱使。合四人之力,以鸣其胸中块垒,故尤觉悲壮动人。”
以上为【会合联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