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最早进贡的建溪春茶别具风味,
名曰"小璧苍龙"实在浪得虚名。
细注泉水如谷帘露珠倾泻,
打制茶饼似寒食饴糖晶莹。
鹧鸪斑茶碗面浮云纹若字,
兔毫盏心中积雪化清泓。
不等清风自两腋生起,
先觉清风已在舌端萌生。
以上为【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的翻译。
注释
头纲:首批贡茶,宋代建溪北苑贡茶分十纲
建溪春:福建建溪流域产的春茶
小璧苍龙:茶饼名称,饰有龙纹的圆形茶饼
谷帘:庐山谷帘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一泉
寒食杏花饧:寒食节用麦芽制成的杏花饴糖
鹧斑碗:饰有鹧鸪斑纹的建窑茶盏
兔褐瓯:褐底白毫的兔毫建盏
清风生两腋:化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以上为【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贡茶为咏对象,通过多重感官体验展现宋代茶文化精髓。首联以"头纲别样"点出来历非凡,却用"浪得名"制造悬念;中间两联以工笔细描茶事全过程,从烹煮到器皿层层铺陈;尾联化用卢仝"七碗茶"典故而翻出新意,将物理感受升华为精神体验。全诗在质疑与肯定的张力中,完成对茶道美学的深度诠释。
以上为【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堪称宋代茶诗的集大成之作。诗人以戏剧性开篇:"头纲"本已彰显茶品尊贵,却偏说"浪得名",这种欲扬先抑的笔法立即抓住读者好奇。颔联妙用通感:"细泻谷帘"将煮水声视觉化为珠玉落盘,"打成寒食"把制茶工艺味觉化为甜饴,在视听味三觉互通中展现茶事之美。颈联专写茶具:"鹧斑碗"与"兔褐瓯"本都是建窑名器,诗人却赋予其动态意境——"云萦字"写茶沫变幻之趣,"雪作泓"状茶汤澄净之态,器物之静与意象之动相映成趣。尾联最见功力:反用卢仝典故,不说饮后生风,而道"先向舌端生",将玄妙茶境落实到具体感官,正是杨万里"活法"诗学的典型体现。全诗八句皆对而气韵流动,用典繁密而清新自然,在方寸茶席间构建出完整的审美宇宙。
以上为【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的赏析。
辑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八:"诚斋茶诗最工,'细泻谷帘珠颗露,打成寒食杏花饧',体物浏亮,古今绝唱。"
清·延君寿《老生常谈》:"杨诚斋《谢茶》诗,从烹点至品味,层层说入,如一曲精茶录,结语尤翻案出新。"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此诗茶事典故运用如盐着水,'清风先向舌端生'七字,道尽品茶三昧。"
以上为【陈蹇叔郎中出闽漕别送新茶李圣俞郎中出手分似】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