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
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
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
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常横经籍诗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
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情。
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又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
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
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
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
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四海明识,且知此谈。
前此郡都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
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陈?
倘贤者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是知才难,不可多得。
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
倚剑慷慨,气干虹霓,月费千金,日宴群客。
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市,故诗人歌曰:「宾朋何喧喧?
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
」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
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而晚节改操,栖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郧国,时惟清哉!
棱威雄雄,下慑群物。
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云山间之,造谒无路。
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欲投杼,下客震于严威。
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过此三者,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何所从来?
」答曰:「从师受学,不觉日晚。
」王曰:「岂可鞭挞宁越,以立威名?
」想君侯通人,必不尔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
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翻译
我听人讲过,苍天闭口不言,却使四季不断运行;大地默默不语,却让万物蓬勃生长。人非天地,怎能默不作声而使人了解呢?我就冒昧地向你说出心里活,申述自己立身处事的观点,相当言笑谈心,而粗略地说一大概,以一泄心中的烦闷为快,希望长史明察。
我本家住于金陵,属地位较高的世家。外敌侵扰遭难,流落秦地,先辈因官场矛盾而住家中。我少年时代在蜀中生活,五岁背诵甲子,十岁就读诸子文章。古来史事,了解很多。枕边经常放着书籍,不知疲倦地写作诗文,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我认为一个有志男儿,要用桑弧蓬知之类的精良弓箭,敢射天地四方。应该知道,大丈夫必有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宏伟志向。于是持剑而去,离别故土,辞别亲人,远游他乡。足迹所到之处,南至湖南宁远,东至海滨。遇到同乡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谈及七泽、云梦之事,故来楚游览。到此以后,被原宰相许圉师招为孙女婿,便就此安家,一住就是三年光景。
以往旅游扬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全力接济潦倒失意的读书人,耗去资金三十余万。这就是我慷慨解囊,乐于助人的具体表现。
当年曾与四川朋友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不幸死于洞庭湖上,我身穿素白丧服痛哭流涕,如同失去亲骨肉兄弟。正值炎热的夏天,伏尸哀哭欲绝,路人听到,都感到十分伤心。为保护指南的尸体,猛虎前来,仍坚守不惧。我将指南暂葬于湖侧,才到金陵游历。数年之后来看,指南筋骨还在,我拭泪持刀,怀着诚敬之情,亲自洗削尸骨,然后包裹好了,背着徒步快走,白天赶路,晚上睡觉,都不离身。靠借账将指南礼葬于武昌城东。故乡路远,指南无亲,我只好以礼迁葬,以显示朋友间的深情。这是我重义交友的又一实例。
游历结友未打开出路,我就和东严子隐居于岷山之南,过着极为简朴的山野生活,连续几年都没有涉足城市。在岷山饲养了数以千计的奇禽珍鸟,一呼而来,在手掌上啄食,一点也不惊诧。广汉太守听到此事就觉奇异,曾亲自到家拜访,并推荐两人参加有道科的考试,但都谢绝不去。这就表现出我不屈于权贵的高贵品德。
前礼部尚书苏颋为益州长史,我曾于路中投名片拜见,苏以礼相待,十分赏识我的文学天才,对他的属官称赞道:“这位书生,才华杰出,纵笔挥洒。虽然风骨未能定型,但文章气象宏大。若再深造,可与司马相如取得同等成就。”天下具有卓识远见的人,都知道这一评价。
此郡前任都督马正会,是朝廷和地方上的英豪,初次相见,就以礼相待,赞许我是奇异的人才。因此对裴长史之前任李京之说:“他人之文就像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淡然寡味。李白的文章,清新雄奇,气势奔放,名篇佳句,接连不断。通篇明晰、畅达,句句动人。”这是我的老朋友元丹丘亲自听到的评论。
假如苏、马两人是愚人,又有什么必要向您陈述呢?倘若是推敬贤人的人,我就有可崇尚之处。贤才在尧舜时代与周朝初期最盛。就在那时,十人之中,尚有一位妇人,此外只有九个贤人而已,由此可知人才难得。我是一个村野布衣,但很有文学才华,希您看重,不要轻意呵叱。您是贵而且贤,威武雄壮。齿如编排整齐的贝壳,皮肤洁白健美,容貌出众,光彩照人。而且,高义重诺的美名传遍京都。各地方长官传闻无不私下赞许。仗剑慷慨行事,气冲霄汉。每月不惜耗资千金,天天宴请众多宾客。出外骑着骏马,归家美女环列。所在之处,宾客众多,喧闹如市。因此,当时人们歌颂道:“宾客多热闹,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一句话,不须驱马当乘车。”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不是由于重诺好贤和谦虚得来的吗?而到暮年改变操守,倾心文翰,天才高远,超越一般作者。您屈居安州都督的辅佐,但政事清明。威风凛凛,为人所畏服。
我私下羡慕长史崇高的节义,已有十年之久,只因为山水阻隔,无从登门拜会。如今幸得良机,得以跟随趋走,会面接谈,已有八九次之多。经常想表白心中所想之事,但因遇到阻碍未能如愿。岂料诽谤之言忽然传开,众人交口毁谤。但恐诬陷不实之词也使您相信,感到震恐,因而逐客。然而自知无罪,为何忧虑耻辱和悔恨。孔子说过:“敬畏天所赋的正理,敬畏有德位的大人,敬畏圣人所说的话。”除此三者,鬼神也不可怕。假使所言属实,罪有应得,则将芳草沐浴,自己真愿退居受刑之地。死生由您处置。若非如此,则逃窜山林海边,辗转死于沟壑之中,怎敢明目张胆地上书,陈述已见呢!昔日王东海问过了宵禁时间的人:“从哪里来?”答道:“向老师求教,不知不觉时间已晚:”王说:“我难道可以鞭挞宁越以树立自己的威风!”想来您是博古通今之人,必不如此的。
愿您待我以极大的礼遇,宽大为怀,在以前对我厚爱的基础上,再次对我器重。一颗真诚之心能使苍天感动,长虹穿日而过。可效荆轲,直接渡过易水,心中不觉寒冷。假若您不谅解,赫然大怒,不准进门,把我驱逐到遥远的地方去,我将膝行门前,再拜而离去,往西到长安,一览朝廷景象,和您永别,黄鹄高飞。你不能纳贤,为什么别的王公大人之门,我不可以转投呢?
版本二:
我听说:天不说话,但四季照常运行;地不言语,却万物生长。
我是人,并非天地,怎能不说话而让人知晓我的心志呢?因此斗胆剖心析肝,陈述一身之事,以谈笑的方式表明心迹。略述大纲,一抒胸中愤懑,还望您明察。
我本家族居金陵,世代为名门望族。后因遭遇沮渠蒙逊之乱,流亡至咸秦一带,因祖先在此做官,遂定居安家。自幼成长于江汉之间,五岁诵读六甲之书,十岁遍览诸子百家,从轩辕黄帝以来的历史典故,也多有听闻。一直手不释卷,勤奋写作,至今已有三十年了。
我认为男子生来就应志在四方,所以大丈夫必有远游之志。于是持剑离国,告别亲人远行,南达苍梧,东至大海。曾听同乡人说起司马相如盛赞云梦泽的壮丽,说楚地有七处大泽,便前来观赏。
后来受到许相公家招引,将孙女许配给我,于是暂时安居于此,已历三载寒暑。
往昔东游扬州,不到一年时间,散去金钱三十多万,凡遇落魄公子,皆尽力周济。这便是我轻财好施的品性。
又曾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楚地,指南病死于洞庭湖畔,我身穿丧服痛哭,如同失去亲兄弟。酷暑之中守护尸身,泪水流尽竟至于出血,路人听闻无不伤心。猛虎逼近也不退缩,坚持守护。暂将遗体停殡湖边,随后前往金陵。数年后重返旧地,发现尸骨尚存。我含泪执刀,亲手清理骸骨,包裹徒步背负前行,日夜不离,一路乞贷筹款,终将其安葬于鄂城之东。故乡遥远,魂魄无所依归,依礼迁葬,以彰友情。这便是我重交守义的表现。
又曾与隐士东岩子隐居于岷山南麓,我巢居数年,足不出城市。饲养奇禽上千只,呼唤即飞掌中取食,毫无惊惧之意。广汉太守听闻后深感奇异,亲自登门探视,因而举荐我们二人“有道”,但我们并未应召出仕。这便是我修养高尚、忘却机巧、不肯屈节的事迹。
此前礼部尚书苏颋出任益州长史时,我在途中投递名帖求见,他以布衣之礼相待,并对下属官员说:“此人天资英俊,文采斐然,下笔不辍,虽风骨尚未成熟,但已有独当一面的气象。若加以学问涵养,可与司马相如并肩。”天下有识之士,皆知此语。
前此本郡都督马公,乃朝野公认的英才,初次相见即待我以殊礼,称我为奇才。他曾对长史李京之说:“众人文辞,犹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木;李白之文,清逸雄健,奔放洒脱,佳篇妙句连绵不断,光彩照人,字字动人。”此话出自故友元丹亲耳所闻。
倘若苏、马二公是愚昧之人,那我还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如果他们是贤者,那么我亦有可取之处。
唐尧虞舜之时,人才兴盛,也不过九位贤臣而已。可见真正的人才难得,不可多得。我虽为山野之人,却颇擅长文章,唯愿君侯垂顾,不要心怀戒备。
想您地位尊贵而又贤德,气势威武如鹰扬虎视,牙齿洁白如编排的贝珠,肌肤细腻如凝固的脂膏,光辉灿烂如同玉山上行走,明朗映照众人。您重信守诺,名声传于京城,四方诸侯闻风敬仰。慷慨仗义,气概凌虹,每日花费千金,宴请宾客无数。出门骑骏马,入门拥美人,所居之处,宾客云集,热闹非凡。因此诗人歌咏道:“宾朋何喧喧?日夜裴公门。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我不知道您如何赢得如此盛名于天地之间?难道不是因为您重承诺、爱贤才、谦恭待士所致吗?
而您晚年更显高洁,寄情翰墨,才华超群,超越前人。虽屈就辅佐郧国,政声清明!威仪凛然,震慑群伦。
我私下仰慕您的高义,已有十年之久,虽常怀景仰,却无缘拜谒。如今幸逢时机,得以追随末列,面见聆听,已有八九次了。总想彻底表白心迹,却因道路曲折未能如愿。
岂料诽谤骤起,众人交口诋毁,几乎使我如临投杼之祸(谣言使人疑母),门客也为您的威严所震慑。然而我自知无辜,何须忧虑悔恨?
孔子说:“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只要不违此三者,鬼神也不能加害。如果事实确凿,罪责属实,我甘愿沐浴兰汤,自行退避如烹鲜之物,生死由您裁决。否则,宁愿逃入深山大海,辗转死于沟壑,又岂能睁大眼睛、挺直腰杆写信自陈?
昔日东海王问夜行者:“从何处来?”答曰:“从师受学,不觉天晚。”王说:“岂能鞭打宁越这样的勤学者以立威名?”我想您通达事理,必定不会如此行事。
恳请您以厚恩相待,敞开心扉,延续旧日情谊,再次赐予青睐。我定能使精诚感动上天,长虹贯日,如荆轲渡易水般勇往直前,而不觉寒冷。
若您突然发怒,拒我不纳,驱逐于长途之外,我也愿跪行向前,再拜告辞,西入秦地,观览国风民俗,从此永别君侯,如黄鹄高飞而去。难道王公大人之门,就不容许人弹剑而歌求仕吗?
以上为【上安州裴长史书】的翻译。
注释
安州:今湖北安陆。
裴长史:州佐小吏,其名及事迹均不详。
敢:谦词,有冒昧之意。
举身:亲身。
愤懑:烦闷,指心中有所不平。
君侯:对裴长史的尊称。
金陵:金陵疑为“金城”之误。金城,汉郡名,治所在今甘肃永靖西北。李白自称陇西人,故称。
右姓:古代以右为上,汉魏以后称世家大族为“右姓”。
沮渠蒙逊(368—433):十六国时北凉的建立者。
咸秦:指秦故地,即长安咸阳一带。
江汉:指长江与汉水流域,此借指蜀中。
六甲:古代以天干地支相配计算时日,称“甲子”。其中有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和甲寅等六甲,以之代甲子。
百家:指先秦诸子百家之书。
轩辕:即黄帝。《史记·五帝本纪》渭姓公孙,名轩辕。
横:横放着。
制作:写作。
迄:至,到。
桑弧蓬矢: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
仗剑:持剑。
去国:离别故乡。
穷:历尽。
苍梧:山名,又名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相传舜葬于苍梧之野。
溟海:大海。
乡人相如:司马相如为蜀人,李白少长蜀地。故称相如为乡人。司马相如有《子虚赋》,言及楚有七泽和云梦之事。
许相公:指高宗时宰相许圉师。
见招:被招为婿。
憩迹:栖息,定居。
三霜:三秋,三年。
曩昔:以往。
维扬:扬州的别名。
落魄:穷困失意。
禫(dàn)服:丧服。
行路:路人。
权殡:暂且埋葬。
雪泣:拭泪。
趋: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寝兴:起卧。
丐贷:借债。
营葬:料理丧葬。
鄂城:今武昌。
迁窆(biǎn):落葬。
式:语首助词。
昭:显示,表明。
逸人:隐居不仕之人。
东严子:即梓州盐亭人赵蕤。
巢居:原始社会人栖宿于树,称巢居。
惊猜:害怕怀疑。
广汉:汉郡名,今四川广汉县。
诣庐:到住所。
有道:唐科举取士的科名。
养高:保持高尚情操。
忘机:不计个人得失。
苏公:指苏颋。
投刺:投名片拜见。
群寮:此指苏颋的属官。寮,通“僚”,僚属。
风力:犹风骨,指文章的笔力。
专车之骨:此指文章气象宏大。
专车,占满一车。
明识:具有卓识远见的人。
郡督:指安州都督府都督。
马公:指马正会,乃代宗时名将马璘之祖父。
豪彦:英豪。彦,旧时士的美称。
李京三:为裴长史之前任,事迹不详。
清雄:清新雄奇。
洞澈:清澈通达。
元丹:即元丹丘,李白好友。
贤贤:贤人推敬贤人。前一“贤”字用作动词。
才难不可多得:贤才难得之意。典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野人:在野未任的人。
惟:语首助词。
顾:眷顾。
按剑:以手抚剑。此表呵叱之意。
伏惟:犹俯思,下对上有所陈述和表敬之辞。
鹰扬:威武的样子。
虎视:如虎之雄视。
编贝:形容牙齿洁白整齐如编排的贝壳。
凝脂:凝冻的脂肪,喻皮肤洁白柔滑。
昭昭:光明的样子。
朗然:明亮的样子。
高义:以义气为高。高,用作动词。
天京:指京都长安。
暗许:私下赞许。
干:干犯。
虹霓(ní):旧谓虹双出时色彩鲜盛者为雄,称虹;色彩暗谈者为雌,称霓。
红颜:指侍女。
埒(liè):等同。华轩:雕饰华美的车乘。
重诺:看重诺言。
晚节改操:暮年改变操行。
翰林:文翰之林。
度越:超过。
郧(yún)国:古国名,春秋时为楚所灭,在今湖北安陆。
棱:威势。
慑:服。
窃慕:私下羡慕。
造谒(yè):登门拜望。一般用作下对上,幼对长,或用作谦词。
趋末尘:跟随脚步所扬起尘土之尾,拜望的谦词。
承颜接辞;会面交谈。
雪:洗雪,表白。
何图:哪里料到。
攒:聚集。
投杼:喻指谣言众多动摇了最亲近者的信心。典出《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云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悔吝:悔恨耻辱。
屏:退居。
烹鲜:用《老子》:“治国若烹小鲜”之典。王弼诠:“不扰也。”河上公注:“鲜,鱼。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扰,恐其靡也。治国烦则下乱。”后以烹鲜喻治国之道。此“烹鲜之地”,指受刑之地。
惟:句首助词。此句谓死生由您处置。
王东海:指晋代东海郡太守王承,字安期。《世说新语·政事》载:“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入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使吏遂令归家。”此即用其事。
宁越:战国时人,以苦学闻名,后周威公拜他为师,事见《吕氏春秋》。此以王东海喻裴长史,以宁越自比。
通人:指学识渊博,贯通古今之人。
不尔:不如此。
大遇:极大的礼遇。
前恩:往日恩惠,指前文所言“承颜接辞,八九度矣”。
再辱:再次赐予。辱,谦词。
英盼:犹“青睐”,器重。
精诚:真诚。
长虹贯日:谓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行动,就会引起这种天象变化。
度易水:化用荆轲离燕往秦的典故,表白效仿荆轲义举,为知已者死,在所不辞。
不许门下:不准入门。
秦海:指今陕西一带。因其古为秦地,地域广阔,故称秦海。唐都长安,此以秦海为长安之代称。
国风:此指朝廷的景象。
弹长剑:用冯谖之典,见《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孟尝君门客冯谖曾多次弹长铗(剑把)而歌,慨叹生活不如意:“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后因以“弹铗”或“弹剑”喻生活困苦,求助于人。
1. **裴长史**:指裴宽,时任安州长史。唐代地方行政设刺史、长史等职,长史为副职,地位较高。
2. **沮渠蒙逊**:十六国时期北凉国主,匈奴族首领,曾攻灭西凉,造成中原士族南迁。此处李白借古喻今,言家族避乱迁徙。
3. **咸秦**:泛指关中地区,即今陕西一带,古为秦国所在地。
4. **六甲**:古代启蒙读物,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干支等基础知识。
5. **百家**:指先秦诸子百家著作,包括儒、道、墨、法等各家思想。
6. **轩辕**:即黄帝,中华民族始祖之一,代指上古历史。
7. **桑弧蓬矢**:古代男孩出生时,以桑木做弓、蓬草为箭射向四方,象征志在天下。出自《礼记·内则》。
8.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广西交界处,传说舜葬于此。
9. **溟海**:指东海,古人认为极东之海为溟海。
10. **相如大夸云梦之事**:指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描写楚国云梦泽的壮丽景象,引李白向往而至。
11. **许相公**:指许圉师,唐高宗时宰相,曾任安州刺史,其孙女嫁李白。
12. **三霜**:三年。霜代指年岁,因每年秋降霜而得名。
13. **维扬**:即扬州,古称维扬,唐代经济文化重镇。
14. **落魄公子**:指穷困潦倒的贵族子弟。
15. **禫服恸哭**:穿丧服痛哭。“禫”原指除丧之祭,此处或为“袒”或“缞”之误,应解为丧服。
16. **权殡**:临时安葬。
17. **筋骨尚在**:多年后尸身未完全腐化,古人视为友情深厚之证。
18. **白雪泣持刃**:李白含泪执刀清理骸骨,“雪”或为其名,或形容面色惨白。
19. **东岩子**:李白青年时隐居岷山的道友,姓名不详。
20. **岷山之阳**:岷山南坡。山南水北为“阳”。
21. **广汉太守**:汉代郡名,唐代无此官,此处借用古称,实指益州或梓州地方长官。
22. **有道**:汉代察举科目之一,唐代偶沿用,用于推荐隐逸贤才。
23. **苏公**:指苏颋(tǐng),唐玄宗初年宰相,曾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24. **布衣之礼**:以平民身份接待,表示尊重对方才德而非地位。
25. **专车之骨**:典出《国语》,谓兽骨大到需专车运输,比喻人才出众,潜力巨大。
26. **马公**:据考为马正会,曾任安州都督。
27. **元丹**:即元丹丘,李白好友,道士,与李白交往密切。
28. **唐虞之际**:指尧舜时代,儒家理想政治典范。
29. **九人而已**:《论语·泰伯》载周初十一位贤臣中女性占其一,其余九男。
30. **齿若编贝,肤如凝脂**:形容容貌俊美,语出《诗经·卫风·硕人》。
31. **玉山上行**:比喻风度高雅,光彩照人。
32. **月费千金,日宴群客**:极言生活豪奢,宾客盈门。
33. **驱马埒华轩**:骑着骏马与富贵人家比肩。
34. **栖情翰林**:寄情于文学创作。“翰林”非指官职,乃泛指文苑。
35. **屈佐郧国**:谦称裴宽屈居安州(古属郧国之地)任长史。
36. **棱威雄雄**:威势森严,气势逼人。
37. **投杼**:典出《战国策》,比喻流言可畏,致使人怀疑至亲。
38. **下客震于严威**:门客因畏惧权威而不敢发声。
39. **浴兰沐芳**:沐浴香草,准备赴死,表示从容就义。
40. **烹鲜**:典出《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此处借指轻易处置。
41. **王东海**:指王导,东晋丞相,封临沂县公,曾任东海王司马越僚属,世称“王东海”。
42. **宁越**:战国时赵国人,刻苦读书十五年而成名儒,喻勤学之士。
43. **通人**:通达事理之人。
44. **赫然作威**:勃然发怒,显示威严。
45. **膝行**:跪着前行,表示极度恭敬。
46. **秦海**:指关中地区,即长安一带,秦地故称。
47. **国风**:既指《诗经》中的民歌,也泛指国家风俗民情。
48. **黄鹄举矣**:黄鹄即天鹅,比喻高飞远走,不再回头。
49. **弹长剑**:典出《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门下,因不受重视而弹剑作歌:“长铗归来乎!”表达不满与诉求。
以上为【上安州裴长史书】的注释。
评析
《上安州裴长史书》是李白写给安州长史裴宽的一封自荐兼辩白书信。全文以抒情为主,夹叙夹议,既回顾个人经历,又申明品格志向,同时回应外界对自己的误解与攻击,表达渴望被理解、被任用的强烈愿望。
此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干谒之作,而是带有辩护性质的政治申诉。李白在安州期间可能遭受了某种非议或排挤,甚至面临被驱逐的危险,故借此信澄清事实、展示才德、争取支持。文章结构宏大,情感真挚,语言华美奔放,充分体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性格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全篇通过列举自己轻财好施、重义守信、隐居修德、文才出众等事迹,塑造了一个既有道德操守又有文化修养的理想士人形象。同时巧妙引用历史典故和他人评价,增强说服力。结尾处以“黄鹄举矣”作结,既显傲骨,又留余地,表现出强烈的自尊与不甘屈辱的精神。
整体风格雄奇跌宕,辞采飞扬,是唐代散文中极具个性色彩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评析。
赏析
《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一篇典型的唐代干谒文,但远超一般应酬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
首先,文章采用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由总述志向,到分述经历,再到申明冤屈,最后提出请求,逻辑严密,情理交融。开篇引“天不言而四时行”起兴,既显哲思,又暗喻自己不得不言的苦衷,立意高远。
其次,文中大量运用典故与比喻,增强了表现力与说服力。如“桑弧蓬矢”昭示男儿志向,“长虹贯日”喻精诚动天,“黄鹄举矣”表去意坚决,皆贴切生动,富有诗意。
再次,作者善于借助第三方评价提升自身形象。引用苏颋、马公等人对李白文才的高度评价,使自述不显浮夸,反而更具可信度。这种“他人证我”的策略,在干谒文中极为高明。
此外,情感真挚动人。无论是哭祭吴指南,还是负骨迁葬,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展现出李白重情重义的一面,打破了人们对其“狂士”形象的单一认知。
语言上骈散结合,既有铺陈华丽的骈句,也有流畅自然的散行,节奏起伏,气势磅礴。尤其结尾部分,语气由恳切转为激昂,最终以“黄鹄举矣”收束,余音绕梁,令人动容。
总体而言,此文不仅是李白个人心志的宣言,也是盛唐士人追求功名、维护尊严的真实写照,堪称中国古代书信文学中的杰作。
以上为【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赏析。
辑评
洪迈《容斋四笔》卷三《李太白怖州佐》:“李太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裴君不知何如人,至誉其贵而且贤,名飞天京,天才超然,度越作者,棱威雄雄,下慑群物。予谓白以白衣入翰林,其盖世英姿,能使高力士脱靴于殿上,岂拘拘然怖一州佐者耶?盖时有屈伸,正自不得不尔。大贤不偶,神龙困于蝼蚁,可胜叹哉!”今人郁贤皓在《李白选集》中按:“此书当作于开元十八年(730),书中要求裴长史再接见一次,以便申诉雪谤。大约裴长史未予接待,故写此书后不久,便西入长安去了。”
1. 《新唐书·文艺传》:“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欲奋其智能辅人主。”——反映李白早年志向,与此书所述相符。
2. 《旧唐书·文苑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在经世。”——印证其自述“四方之志”。
3.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少以侠自任……尝东游淮泗,博学宏辞,多济穷交。”——与文中“散金三十万”“存交重义”一致。
4. 魏颢《李翰林集序》:“眸子炯然,哆如饿虎……少任侠,手刃数人。”——补充李白豪侠气质背景。
5. 皮日休《七爱诗·李翰林》:“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迹作人间客。”——体现时人对其才情的推崇。
6.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评李白:“天才绝出,尤工歌诗,调高气逸。”——肯定其文学地位。
7. 严羽《沧浪诗话》:“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指出李白风格特征。
8. 胡应麟《诗薮》:“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评其创作特点。
9. 王世贞《艺苑卮言》:“李白五言古,如胡笳十八拍,虽非正声,然自是天籁。”——赞赏其诗歌成就。
10. 李攀龙《唐诗选》引评论:“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总结其艺术风貌。
以上为【上安州裴长史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