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上安州裴长史书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白人焉,非天地,安得不言而知乎?
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
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焉。
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
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
少长江汉,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
常横经籍诗书,制作不倦,迄于今三十春矣。
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
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
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焉。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
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闻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
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
数年来观,筋骨尚在。
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
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
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朋情。
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又昔与逸人东岩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
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
此则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白于路中投刺,待以布衣之礼。
因谓群寮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
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
」四海明识,且知此谈。
前此郡都督马公,朝野豪彦,一见尽礼,许为奇才。
因谓长史李京之曰:「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此则故交元丹,亲接斯议。
若苏、马二公愚人也,复何足陈?
倘贤者也,白有可尚。
夫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是知才难,不可多得。
白野人也,颇工于文,惟君侯顾之,无按剑也。
伏惟君侯贵而且贤,鹰扬虎视,齿若编贝,肤如凝脂,昭昭乎若玉山上行,朗然映人也。
而高义重诺,名飞天京,四方诸侯,闻风暗许。
倚剑慷慨,气干虹霓,月费千金,日宴群客。
出跃骏马,入罗红颜,所在之处,宾朋成市,故诗人歌曰:「宾朋何喧喧?
日夜裴公门。
愿得裴公之一言,不须驱马埒华轩。
」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
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
而晚节改操,栖情翰林,天才超然,度越作者。
屈佐郧国,时惟清哉!
棱威雄雄,下慑群物。
白窃慕高义,已经十年,云山间之,造谒无路。
今也运会,得趋末尘,承颜接辞,八九度矣。
常欲一雪心迹,崎岖未便。
何图谤詈忽生,众口攒毁,将欲投杼,下客震于严威。
然自明无辜,何忧悔吝?
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过此三者,鬼神不害。
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
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何所从来?
」答曰:「从师受学,不觉日晚。
」王曰:「岂可鞭挞宁越,以立威名?
」想君侯通人,必不尔也。
愿君侯惠以大遇,洞开心颜,终乎前恩,再辱英盼。
白必能使精诚动天,长虹贯日,直度易水,不以为寒。
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
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翻译

展开更多

注释

展开更多

赏析

展开更多

辑评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李白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