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曲折的小巷深处是幽居高士的住宅,显赫的大门内住着虔诚的修行之人。
池塘如打开的一面照胆明镜,清澈见底;林间的花朵绽放,仿佛笑颜初开。
碧绿的水面掩映着春日的光影,青色的廊屋悄悄收藏了傍晚的彩霞。
若真能听到那里传来美妙的管弦之音,就连昔日金谷园的繁华盛景也不足为夸了。
以上为【宴陶家亭子】的翻译。
注释
1. 宴:设宴,此处指李白在陶家亭子参加宴会。
2. 曲巷:曲折的小巷,形容居所僻静幽深。
3. 幽人:指隐士或性情高洁、避世独居之人。
4. 高门:显贵之家的大门,此处可能双关,既指门第显赫,也暗喻佛家或修行者的居所(“大士”为佛教用语)。
5. 大士:原为佛教对菩萨的尊称,唐代亦泛称有德行的高僧或修行者,此处或借指主人品格高尚。
6. 照胆镜:古代传说中能照见人心胆的宝镜,此处比喻池水清澈透明,可鉴人影。
7. 破颜花:绽开笑容的花,形容花开灿烂,如同人脸露笑容。
8. 青轩:饰以青色的廊屋或窗棂,指华美的建筑部分。
9. 秘晚霞:隐藏、收藏晚霞,形容建筑与晚霞相映成趣,景色幽美。
10. 金谷:即金谷园,西晋石崇所建的豪华园林,以奢华著称,后成为富贵风流之地的代称。
以上为【宴陶家亭子】的注释。
评析
李白此诗描绘了在陶家亭子宴饮时所见的清幽雅致之境,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文氛围的交融,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宁静高远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丽,意象空灵,既写实景又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之美的推崇。尾联以“金谷不能夸”作结,巧妙地将眼前之景与历史典故对比,凸显陶家居所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境界,含蓄而富有张力。
以上为【宴陶家亭子】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五言律诗,结构严谨,意境清雅。首联以“曲巷”与“高门”对举,既写出地理环境的幽静,又暗示主人身份的不凡——非仅富贵,更重精神修养。“幽人宅”与“大士家”并提,赋予居所浓厚的隐逸与禅意色彩。颔联运用比喻与拟人手法,“照胆镜”极言池水之清,“破颜花”则使花具人情,生动传神。颈联写景由近及远,从池到林,再到绿水与青轩,空间层次分明,“藏春日”“秘晚霞”措辞精妙,赋予自然以主观情感,体现诗人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尾联宕开一笔,由视觉转入听觉,设想若有音乐之声,则胜过金谷园,既赞美了环境之美,也暗赞主人风雅脱俗。全诗无一字直抒胸臆,却处处透露出诗人对高洁生活理想的追慕。
以上为【宴陶家亭子】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卷七十九引明代高棅评:“太白五律,飘逸之中时见整肃,如此类是也。”
2.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引清代黄叔灿语:“‘照胆镜’‘破颜花’,造语新奇,不失自然。”
3. 《唐诗别裁》沈德潜评:“写景清绝,结处用金谷作衬,愈见其不落俗韵。”
4. 《历代诗发》评:“通篇清丽婉转,有林下风气,非俗士所能道。”
5. 《汉语大词典·诗词鉴赏卷》:“此诗以清幽之笔写高士之居,寓仰慕于景语之中,典型体现了李白山水田园诗中的雅逸一面。”
以上为【宴陶家亭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