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自笑客居他乡已久,不知归期定在何时。
绿杨已可折枝相赠,我欲攀取最长一枝。
枝叶翩翩戏弄春色,凝望远方寄托相思。
谁说此物寻常廉价,我视它重过玉树琼花。
昨夜梦中见到惠连,朝来吟诵谢公诗篇。
东风吹醒碧绿春草,不觉春色已生华池。
玩赏忽至黄昏时分,杜鹃夜里声声悲啼。
感怀你芳华渐逝去,庭前树木空落花枝。
以上为【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的翻译。
注释
从弟:堂弟
邠州:今陕西彬县
长史:州刺史属官
琼蕤:玉树之花,喻珍贵之物
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此处借指李昭
谢公:谢灵运,与谢惠连并称“大小谢”
芳岁:美好年华
红滋:红花盛开状
以上为【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寄怀堂弟李昭为主线,融合羁旅之思、手足之情与时光之叹。开篇“自笑”暗含宦游无奈,借折柳寄相思的传统意象翻出新意,以“最长枝”喻情谊深长。诗中巧妙化用谢氏兄弟典故,以谢灵运、谢惠连喻己与从弟的文学相长。尾联“芳岁歇”“落红滋”的意象对照,既抒发了对彼此年华流逝的感慨,又暗含对生命荣枯的哲思,展现了李白豪放之外深情细腻的一面。
以上为【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展现李白五言古诗的典型风格:自然流转中见精巧构思。全诗以春色为经纬,将空间上的羁旅(“客行久”)与时间上的节候(“绿杨已可折”)交织成情感网络。“折柳”传统经“重琼蕤的”价值重构,彰显诗人重情轻物的价值观。典故运用尤见功力,梦中惠连与朝吟谢诗的虚实相映,既暗示兄弟文采风流,又构成古今对话的复合空间。结尾杜鹃悲鸣与落红纷飞的视听交响,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类共有时光易逝的咏叹,在盛唐气象中注入深沉的生命意识。
以上为【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的赏析。
辑评
明代朱谏《李诗选注》:“此诗情意缠绵,词气和缓,如春云之映日,秋水之涵空。”
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引唐仲言评:“‘东风引碧草’二句,乃草色不知不觉而青,池水亦不知不觉而波光潋滟矣。”
近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诗中‘绿杨已可折’当是暮春时节,与《邠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当作于同时期。”
以上为【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