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杭州城外秋叶纷飞,我依然记得当年百姓牵挽着我的船不忍我离去。自那年告别临平山上的宝塔,转眼已过了五年,我漂泊于云梦泽以南的州郡。如今听闻你(裴维甫)在秦淮相遇时为我停留,不禁感怀身世,凄凉之音仿佛因我而生;人生际遇无常,竟能在此相逢。请代我问候西湖昔日的清风明月吧,想来它们也应还允许我在梦中重游故地。
以上为【次韵杭人裴维甫】的翻译。
注释
1. 余杭:宋代杭州的别称,此处指杭州城。
2. 叶飞秋:秋风吹落叶,点明时节,亦渲染萧瑟氛围。
3. 居人:当地百姓。
4. 挽去舟:牵拉离去的船只,形容百姓依依不舍送别之情。
5. 临平山上塔:临平山位于杭州东北,山上有塔,为当时地标,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对此景记忆深刻。
6. 五年云梦泽南州:苏轼自元祐六年(1091)离杭,至绍圣元年(1094)被贬惠州,约五年间辗转各地,云梦泽泛指长江中游地区,南州指南方贬所。
7. 凄凉楚些:原指《楚辞》中的招魂曲“些”,音悲凉,此处借指哀怨的诗文或心境。
8. 缘吾发:因我而起,意谓自己的遭遇引发悲凉情绪。
9. 邂逅秦淮为子留:偶然在秦淮河畔相遇,你特意为我停留。秦淮可能指建康(今南京)一带,或泛指江南水乡。
10. 寄谢西湖旧风月:托人向西湖旧时的风景致意。“谢”意为问候、致意。故应时许梦中游:想必旧日风光仍容许我在梦中重游。
以上为【次韵杭人裴维甫】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苏轼晚年所作,为次韵酬答友人裴维甫之作。诗中回顾了五年前离杭时的情景,抒发了对杭州旧日生活的深切怀念,以及宦海漂泊、岁月蹉跎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深沉,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体现出苏轼晚年诗歌“平淡中见深情”的艺术风格。尤其末联以托梦寄情,将无法亲至的遗憾化为梦境中的重逢,意境悠远,余味无穷。
以上为【次韵杭人裴维甫】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首联回忆离杭情景,以“叶飞秋”烘托离别的萧瑟,而“居人挽去舟”则凸显诗人与百姓之间的深厚情谊,为其日后怀念埋下伏笔。颔联以“一别”与“五年”形成时间跨度,空间上从“临平山上塔”到“云梦泽南州”,展现诗人宦游漂泊之久远,语简而意深。颈联转写当下与友人邂逅,用“凄凉楚些”暗喻自身遭贬的悲慨,“邂逅秦淮”则带出意外相逢的欣慰,悲喜交织,耐人咀嚼。尾联托付情思于西湖风月,以“梦中游”作结,既表达归隐之思,又流露无奈之叹,虚实相生,意境空灵。全诗语言质朴而不失典雅,情感真挚而不滥情,典型体现了苏轼晚年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追求。
以上为【次韵杭人裴维甫】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虽平淡,而情致深远,非经离乱者不能道。”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五六写情入微,结语尤妙,不言思而思见矣。”
3. 查慎行《苏诗补注》:“‘凄凉楚些缘吾发’,自伤老大贬窜,读之愀然。”
4.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此诗作于南迁途中,追念杭州旧治,眷眷不忘,其民爱之深可知。”
5.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故应时许梦中游’,情之所钟,梦魂犹恋,非实地重游,而神游旧境,更见其思之切。”
以上为【次韵杭人裴维甫】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