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教导儿子通晓经书,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贤德之举;安于清贫、恪守正道,节操尤为坚贞。
临危护主的英勇风范传承于家族世代,诸位贤能的儿孙在灯烛下勤学,足以告慰生前之望。
还不曾等到朝廷颁发金花诰命以彰其德,却忽然惊闻如玉树般高洁的人已长眠于新坟之下。
那《诗经》中歌颂母爱的“凯风吹棘”之句,请不要再吟唱了,我亦怀此孤寂之情,不禁泪流满面。
以上为【周夫人輓词】的翻译。
注释
1. 周夫人:指北宋名臣周敦颐之妻(一说为其母或他人),具体身份尚有争议,此处为苏轼所悼念的一位贤德女性。
2. 教子通经:指教育子女研习儒家经典,古人认为这是贤母的重要德行。
3. 安贫守道:安于贫困而坚守道德操守,形容品格高洁。
4. 当熊遗烈:典出《汉书·外戚传》,冯媛为保护汉元帝,挺身挡熊,后用以称颂女性临危不惧、忠勇护主的节烈行为。此处喻指周夫人具有高尚的节操与勇气。
5. 投烛诸郎:指子弟勤奋夜读,烛光下苦学。“投烛”或为“秉烛”之雅写,形容诸子好学,可慰亲心。
6. 金花书诰命:古代朝廷授予官员及其家属荣誉封号的文书,常以金花装饰,称“金花诰命”,象征荣耀加身。
7. 玉树掩新阡:玉树比喻人品高洁美好,“新阡”指新墓道,意为贤者已逝,埋骨新坟。
8. 凯风吹棘:出自《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原诗以南风抚育酸枣嫩芽,比喻母亲养育子女之恩,后多用于赞颂母德。
9. 泫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悲伤至极。
10. 忽惊:突然惊闻,表达猝不及防的悲痛。
以上为【周夫人輓词】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为悼念周夫人所作的挽词,情感真挚深沉,既赞颂了周夫人高尚的品德与教子有方的贤德,又抒发了诗人自身深切的哀思。全诗融典故、抒情与议论于一体,语言庄重典雅,意境凄婉动人。通过“当熊遗烈”“投烛诸郎”等典故,凸显周夫人家风严谨、德泽绵长;而“玉树掩新阡”“一泫然”则直抒胸臆,表达猝然离世带来的悲痛。末句借用《诗经·凯风》之典,反用其意,更显哀思难抑,余韵悠长。
以上为【周夫人輓词】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宋代挽词,结构严谨,情理交融。首联立意高远,以“教子通经”“安贫守道”概括周夫人一生德行,突出其作为贤母与节妇的双重形象。颔联用“当熊遗烈”与“投烛诸郎”两个典故,前者彰显其内在节操,后者展现其教化之功,家风传承之意跃然纸上。颈联笔锋陡转,由生前之德转入身后之痛,“不待”与“忽惊”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命运无常与哀伤之深。尾联化用《诗经》成句,却不言颂而曰“休咏”,反衬诗人悲不能已,连赞颂母德的诗句都难以卒听,情感达到高潮。全诗语言凝练,用典精切,哀而不伤,体现了苏轼在悼亡题材中一贯的理性节制与深情并重的风格。
以上为【周夫人輓词】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语挚而典,哀中有节,非徒作悲声者比。”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卷二十四评:“起结俱从大处落墨,中四句皆实事实典,不作虚语铺张,故沉郁顿挫。”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当熊’‘投烛’对得工绝,且皆切妇人教子事,非泛用典也。”
4. 清·沈德潜《唐宋诗醇》评:“通体肃穆,无一轻佻语,见忠厚之气。末语吞咽不尽,最得风人之旨。”
以上为【周夫人輓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