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
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
风水无定准,湍波或滞留。
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
翻译
你已先抵达石头驿,从黄鹤楼寄来书信相招。
我拆开信封,领会你远方的情意,催促我赶紧启程南下。
水路风浪无常,急流险滩或许会阻滞行舟。
回想当初新月初升时,屋檐下如琼钩般晶莹可爱。
如今又像什么?却似破碎的铜镜悬挂在清冷的秋空。
遗憾未能等到十五月圆之夜,一同在平静湖面泛舟畅游。
这美好的约定终究未能实现,真让我心狂意乱如王子猷般癫狂。
巴陵路途遥远,我只能写下此诗赠予你,聊以排解彼此的忧愁。
以上为【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的翻译。
注释
古乐府:“破镜飞上天。”
《古诗》:“三五明月满。”张铣注:“三五,谓十五日也。”
王子猷,用乘舟访戴事,见九卷注。
巴陵,县名,属岳州,古巴丘也。洞庭湖在其地。
1. 荅:同“答”,回应、酬答之意。
2. 裴侍御:姓名不详,唐代官职名,侍御为御史台官员,掌纠察、弹劾之事。
3. 石头驿:唐代驿站名,位于今江苏南京附近,临长江,为交通要道。
4. 黄鹤楼:位于今湖北武汉蛇山,唐代著名楼阁,诗人常登临赋诗。
5. 开缄:打开信件。缄,封口,此处指书信。
6. 速此南行舟:催促我迅速南下。速,催促;此南行舟,指乘船南行。
7. 湍波:急流,波涛汹涌之水。
8. 新月生:农历月初月亮初现,形如钩。
9. 琼钩:美玉般的钩子,形容新月皎洁美丽。
10. 破镜悬清秋:比喻残月如破碎的铜镜挂在秋夜天空,喻月缺不圆,亦象征欢会不成。
以上为【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的注释。
评析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词之一,该诗作于乾元二年。该诗写出了李白与贾舍人相逢的喜悦,同时表达了李白和裴侍御对贾至近几年遭贬官经历的同情。
此诗为李白应友人裴侍御之邀,拟赴洞庭共赏月色而作,然因行程受阻未能如期赴约,遂作诗以寄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开阔,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抒发了失约的遗憾与内心的激荡。诗人借自然景象的变化——由“琼钩”新月到“破镜”残月,映衬出期待落空的失落情绪,比喻新颖而富有张力。末句以“解人忧”收束,含蓄深沉,体现李白豪放中见细腻的情感特质。虽非其最著名之作,却可见其酬答诗中的深情与才思。
以上为【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情感层层递进。首四句点明背景:友人已在石头驿等候,并自黄鹤楼寄书相招,诗人读信后心领神会,急于动身。中间六句转入抒情与写景交融,以“风水无定准”道出行程艰难,更添无奈;继而以“新月”与“破镜”对比,时间推移中寄托深切怀想。新月初升如“琼钩”,清丽动人,象征初约之美好;而今月已残缺如“破镜”,悬于清秋寒空,画面凄清,暗喻佳期难再。诗人用“恨不三五明”直抒胸臆,渴望月圆之时共泛洞庭,却终不得遂愿。“狂杀王子猷”一语尤为精彩,借用东晋王徽之(字子猷)雪夜访戴逵“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彼为兴至而行,此为兴至而不得行,故“狂杀”,极言内心激荡与遗憾之深。结尾两句转于宽慰,虽不能相聚,犹可寄诗解忧,情意绵长,余味悠远。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景交融,展现了李白在酬答诗中少有的细腻与克制。
以上为【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的赏析。
辑评
1.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一收录此诗,题下注:“一作《荅裴华州寄书招游洞庭期月满》。”
2.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评:“此诗因友人招饮洞庭,期以月满,而行役有阻,不得往赴,故作诗以答。语虽简淡,而情致深远。‘破镜悬清秋’一句,奇警动人,盖以月之亏缺,喻会合之难成也。”
3. 近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考证:“此诗当作于乾元二年(759)秋,时李白流夜郎赦还,漂泊江夏、巴陵一带,与裴氏有往来。”
4. 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笺注》云:“诗中‘巴陵定遥远’,知裴在岳州(即巴陵),而白尚在江夏,欲往未果。诗意婉转,不失豪逸之气。”
5.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选录此诗,评曰:“通过新月与残月的对照,表达欢会难期的怅惘,化用典故自然贴切,感情真挚动人。”
以上为【荅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