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先生胸怀宽广,容纳万般事理,为何偏要戴这小小的团巾?
半升米仅够滤出陶渊明那样的浊酒,两寸宽的巾帽才容得下子夏那样简朴的冠冕。
还是戴上那黄金打造的双得胜吧,莫让白麻布的寒酸伴随一生。
何时能放下臂上弓、腰间箭,直上阴山去擒拿敌酋可汗?
以上为【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的翻译。
注释
1. 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题为酬谢陈季常赠送“一年揞巾”之作。陈季常,即陈慥,苏轼好友,号龙丘居士,好佛喜客,亦有侠气。
2. 夫子:指陈季常,亦含自指之意,语带双关。
3. 胸中万斛宽:形容胸怀广阔。“斛”为古代量器,一斛约十斗,万斛极言其大。
4. 此巾何事小团团:调侃所赠之巾小巧圆润。“团团”状其形,亦暗讽其局促。
5. 半升仅漉渊明酒:化用陶渊明“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典故,“漉酒”指滤酒,言所用之巾仅如陶公用葛巾滤酒之微。
6. 二寸才容子夏冠:子夏为孔子弟子,以俭朴著称。此言巾帽窄小,仅堪容古时贤者之冠,讽刺其不称体统。
7. 好戴黄金双得胜:劝勉或自励应佩戴象征武将功名的“双得胜”金饰头巾,寓意建功立业。
8. 休教白苎一生酸:“白苎”指白色苎麻布,代指寒士衣着;“酸”谓穷愁酸涩。意谓莫终老于贫贱。
9. 臂弓腰箭:形容武士装束,象征从军报国。
10. 直上阴山取可汗:阴山为汉唐时边塞要地,可汗为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称号。此句抒发杀敌立功、扫除外患的壮志。
以上为【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赠答友人陈季常(陈慥)所赠“一年揞巾”的戏作,表面调侃巾帽之小,实则抒发胸中抱负与人生感慨。诗中融合了自嘲、豪情与对友人的亲切回应,语言诙谐而意蕴深远。前四句以对比手法讽刺小巾之局促,映衬自己胸襟之开阔;后四句转为壮志抒怀,表达不甘沉沦、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全诗由物及人,由戏谑转入慷慨,体现了苏轼特有的旷达与豪气。
以上为【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典型的苏轼式酬赠诗,寓庄于谐,借物咏志。首联以“万斛宽”与“小团团”形成强烈反差,既调侃友人所赠之物微小,又彰显自身胸襟博大,妙趣横生。颔联连用“半升”“二寸”极言其小,并借陶渊明、子夏两位古人典故,将日常赠礼提升至文化反思层面,暗含对清贫守节与世俗拘谨的双重解构。颈联笔锋一转,由讽入劝,提出“黄金双得胜”的富贵功名理想,反对终生困于“白苎”之酸寒,体现苏轼积极入世的一面。尾联更以豪语收束,想象披甲执弓、远征阴山、生擒可汗的英雄场景,将全诗推向高潮。这种由戏谑到激昂的情绪递进,正是苏轼诗歌跌宕起伏、刚柔并济的艺术特色。全篇用典自然,对仗工巧,语调轻松而内蕴沉重,堪称宋代七律中的佳作。
以上为【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十四引查慎行曰:“此诗以巾起兴,而意在言外,所谓戏而不虐者。”
2. 《宋诗钞·东坡诗钞》评云:“语虽戏谑,而志气轩昂,见公素怀未肯以闲适自限也。”
3. 纪昀《纪批苏诗》卷二十评此诗:“前四句极写巾之狭小,反衬胸次之恢阔;后四句忽作豪语,如骏马下坡,不可羁勒。”
4. 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评曰:“一起便奇,‘万斛宽’与‘小团团’对,已含蓄无限感慨。结处忽振以雄武之思,真有拔山扛鼎之力。”
5.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苏子瞻诗多以游戏出之,然皆有寄托,《谢陈季常惠揞巾》一诗,外示滑稽,中心悲愤,盖不得志于时之鸣也。”
以上为【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