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东风吹送来和煦的春气,水边林木在春日光辉中欣欣向荣。
明亮的阳光照耀着青翠的草地,落花纷纷扬扬,四散飘飞。
孤独的云朵返回空寂的山中,群鸟各自归巢安歇。
世间万物皆有所依托,唯独我的人生孤独无依。
面对这石上清冷的明月,我唯有长久地沉醉,放声歌唱那芬芳华美的春光。
以上为【春日独酌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春日独酌:春天独自饮酒。此为组诗第一首。
2. 扇:吹拂,形容东风轻柔地传播温暖。
3. 淑气:和暖之气,春天的气息。
4. 水木荣春晖:水边的树木在春日阳光下茂盛生长。荣,繁盛;春晖,春日的阳光。
5. 散且飞:分散而且飘飞,形容落花纷飞之状。
6. 孤云还空山:孤独的云飘回寂静的山中,象征隐逸或孤独。
7. 各已归:各自已经归去,指鸟儿归巢。
8. 彼物皆有托:那些事物都有归宿或依靠。托,依托、归宿。
9. 吾生独无依:我的一生却孤独无所依靠。
10. 石上月:照在石头上的月光,暗示诗人独坐石上饮酒赏月。长醉歌芳菲:长久沉醉,歌咏春日美景。芳菲,指花草芳香,此处代指春光。
以上为【春日独酌二首】的注释。
评析
李白《春日独酌二首》其一,是一首借春景抒怀的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生机盎然之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所依托之感。东风、绿草、落花、归鸟等意象构成一幅动态的春日图景,而“孤云”“独无依”则直指诗人漂泊无定、精神无寄的生存状态。结尾以对月独酌、长歌醉饮作结,展现出李白典型的浪漫主义情怀: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在酒与诗中超越孤独。全诗情景交融,由景入情,层层递进,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以上为【春日独酌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春日”为背景,开篇即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东风送暖,草木欣荣,阳光普照,落花飞舞。这些明媚的春景本应令人愉悦,但诗人笔锋一转,写“孤云”返山、“众鸟”归巢,万物皆有所归,唯独“吾生独无依”,强烈的对比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这种情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李白一生追求自由、不屑依附权贵所必然带来的精神代价。他虽身处春光之中,却无法像自然万物那样找到归属。
结尾“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是诗人自我慰藉的方式:既然现实无依,便寄情于明月与美酒,在醉意中高歌春色,以艺术与自然对抗人生的虚无。这种“醉”不仅是生理的沉醉,更是精神的超脱,体现了李白“诗仙”的浪漫气质与独立人格。全诗结构严谨,由景及情,由外而内,语言朴素而情感深沉,是李白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以上为【春日独酌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别裁》(沈德潜):“写春景不滞于物,落花飞处,忽入‘孤云’‘众鸟’,遂引出‘吾生无依’之叹,情景相生,感慨自深。”
2. 《李太白全集校注》(郁贤皓):“此诗以自然景象反衬人生孤独,‘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一句,道尽诗人漂泊一世、无所归依的苍凉心境。”
3.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诗中‘孤云还空山’既是实景,又暗喻诗人如孤云般漂泊无定;‘长醉歌芳菲’则表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方式。”
4. 《李白诗歌赏析》(袁行霈):“李白善以乐景写哀情,本诗春光明媚,而内心孤寂,反差强烈,更见其情感之深沉。‘独无依’三字,实为全诗诗眼。”
以上为【春日独酌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