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嘉美树木下自成小路,东园里种着桃树与李树。
秋风吹飞豆叶,凋零飘落从此开始。
繁华终有衰败憔悴时,华堂之上也会生出荆杞。
驱马离去舍弃这一切,前往西山脚下隐居;自身尚且不能保全,何况眷恋妻子儿女!寒霜覆盖原野草莽,一年将尽万物凋敝。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五)】的翻译。
注释
1. 嘉树:美好的树木,指桃李,《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 飞藿:飘飞的豆叶,鲍照《芜城赋》"藿藜莠蔓"
3. 荆杞:荆棘枸杞,喻衰败,《诗经·小雅·湛露》"其桐其椅"
4. 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处,《史记·伯夷列传》
5. 趾:山脚
6. 凝霜:浓霜,《楚辞·九章·悲回风》"漱凝霜之雰雰"
7. 岁暮:年终,《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
8. 堂上:朝堂,《汉书·贾谊传》"堂上不粪,则郊草不瞻"
9. 一身:个人性命,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
10. 已:完结,《周易·损卦》"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五)】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自然物象的盛衰隐喻政治险恶,通过"桃李成蹊"的短暂繁华与"秋风吹藿"的必然零落,构建出魏晋易代之际的恐怖氛围。后段"驱马西山"的避世选择与"凝霜野草"的肃杀景象,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的交织中,展现正始诗歌特有的"忧生之嗟"。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五)】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中象征意味最浓的篇章,作于魏末司马氏大肆诛戮名士时期(约255-263)。前六句以比兴手法展开:首联"桃李成蹊"暗喻曹魏政权曾有的向心力,颔联"秋风吹藿"象征司马氏摧残正始名士,颈联"堂生荆杞"直指朝廷纲纪崩坏,这种层层递进的隐喻体系,与《诗经·黍离》"彼黍离离"的悲恸一脉相承。后六句转入生存抉择,"驱马西山"用伯夷叔齐典表明避世决心,"一身不保"的惨痛认知较之嵇康《幽愤诗》"昔惭柳惠"更具危机感;结句"凝霜野草"以自然严酷景象收束,其"岁暮已"三字既写物理时间终结,又暗喻曹魏国祚将倾,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久在樊笼里"的从容相比,更见政治高压下的生命焦虑。全诗在物象与心象的多重映射中,完成对魏晋易代之际士人生存困境的深刻观照。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五)】的赏析。
辑评
1. 李善《文选注》:"'嘉树下成蹊',喻魏盛时荣宠如此。'秋风吹飞藿',言晋武始阶其乱。"
2. 刘履《选诗补注》:"'驱马舍之去',谓知几而远引。'一身不自保',盖叹当时名士少有全者。"
3. 王夫之《古诗评选》:"'凝霜被野草'结句,与'严霜结庭兰'同其悲悚,阮公深于《易》理故也。"
4.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嗣宗《咏怀》,'繁华有憔悴'二语,足尽古今兴废之由,较之'铜雀春深'更觉涵盖。"
以上为【咏怀八十二首(其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