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好的谷物隐藏在茂盛的野草中,草丛深密,禾苗稀疏。
农夫既然无法分辨良莠,那孤零零的穗子又将归于何处?
常常担心它被遗落在田垄之间,忽然间便如秋日的蓬草随风飘散。
怎能将它献于宗庙之中,让它为君主带来光辉?
以上为【感兴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感兴:因感触而抒发情怀。
2. 嘉谷:优良的谷物,比喻贤才。
3. 丰草:茂盛的野草,比喻庸才或小人。
4. 苗且稀:禾苗稀少,指良种被压抑。
5. 农夫既不异:农夫无法辨别良莠,喻执政者不识人才。
6. 孤穗:孤独的谷穗,诗人自喻。
7. 委畴陇:遗落于田间地头。委,抛弃;畴陇,田亩。
8. 秋蓬:秋天干枯后随风飘飞的蓬草,象征漂泊无依。
9. 乌得:怎能,如何能够。
10. 荐宗庙:进献于宗庙,指被朝廷重用,参与国家大典。
以上为【感兴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借嘉谷隐于荒草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贤才埋没、不为人识的感慨。诗人以“嘉谷”自比,象征有德有才之士;而“丰草”则喻指庸俗或奸佞之徒,遮蔽了贤者的光芒。农夫不能识别良种,暗示当权者缺乏识才之明。孤穗飘零,恐被废弃,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命运无常的深切忧虑。末句希望“荐宗庙”,寄托了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理想。全诗托物言志,情感沉郁,体现了李白在仕途失意时的典型心态。
以上为【感兴六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属托物言志之作,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开篇以“嘉谷隐丰草”起兴,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贤才被掩埋的社会现实。“草深苗且稀”不仅写自然景象,更暗喻政治生态的混乱与不公。三、四句通过设问,强化了孤才无助的悲凉。“常恐”二句以“委畴陇”“逐秋蓬”作比,形象地描绘出人才被弃、随风飘荡的命运,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结尾两句笔锋一转,表达出不甘沉沦、渴望被用的强烈愿望,“为君生光辉”一句,既显忠贞,又含自负,展现了李白典型的理想主义精神。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情感由忧惧转向希冀,层次分明,耐人寻味。
以上为【感兴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唐诗品汇》:“此诗寓意深远,以嘉谷自况,见君子处浊世之叹。”
2. 《李太白全集校注》引清王琦语:“借谷不遇农夫之识,以寓贤士不遇明主之悲,其旨微而显。”
3. 《历代诗话》卷四十:“‘孤穗将安归’一语,凄然欲绝,太白亦有此沉痛之辞。”
4. 《唐诗别裁》评:“托兴高远,不露圭角,可谓温柔敦厚之遗音。”
5. 《诗式》:“前四句写景中寓情,后四句抒情中见志,章法井然,非率尔操觚者所能及。”
以上为【感兴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