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去年寻得李家山,经过占卜在此建成数间屋室。
本意是与学子们时常开卷讲学,闲暇时共临清澈溪涧观水悟道。
诗书原本是探讨人世间的道理,莫要空对镜中容颜追求功名。
谁能明白这寂寥中的千古真意,新诗题罢只见石上苔痕已斑驳。
以上为【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一】的翻译。
注释
考卜:以占卜决疑选址,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体现行为合乎古礼。
青衿:代指学子,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散帙:打开书帙,指阅读讲学。
观澜:语出《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为“观道之体用”,此处即寓此理。
勋业休看镜里颜:意为不要徒然看着镜中逐渐老去的容颜而执着于功名勋业。镜中颜,易逝;勋业,虚名。体现对内在德性(“尊德性”)的追求高于外在事功。
以上为【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一】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朱熹理学思想与山居实践的结合。首联记叙卜居,将“考卜”这一古老礼仪融入日常生活,赋予山居以合乎“礼”与“理”的神圣性。颔联是理想蓝图的描绘,“青衿散帙”对应教育传承,“碧涧观澜”则化用《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将自然景象升华为格物穷理的途径。颈联是核心转折,直言诗书本为探究人间大道(“理”),而非追求镜花水月般的个人勋业。尾联以“寥寥千古意”与“藓痕斑”形成时空张力,既感慨知音难觅,又以苔痕的自然生长暗喻“道”的永恒与寂然流行。
以上为【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一】的评析。
赏析
本诗艺术与哲思高度融合。在结构上,前两联叙事写景,后两联议论抒情,由实入虚,脉络清晰。在意象运用上,“碧涧”之清澈与“观澜”之深邃,隐喻“道”之体用;尾句“藓痕斑”这一细微、持久且自然的意象,与“千古意”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天理”超越时空、寂然不动却又生生不息的特质。全诗完美体现了朱熹作为理学宗师的精神世界:将具体的教学实践(“道问学”)与对宇宙根本规律的体认(“千古意”)紧密结合,在寻常山居生活中践行并传达其深刻的理学思想。
以上为【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一】的赏析。
辑评
清·王懋竑《朱子年谱》:“此诗见晦翁卜居讲学之志,‘要与青衿时散帙’一语,乃其身体力行处也。”
近代·钱穆《朱子新学案》:“朱子诗‘诗书本说人间事,勋业休看镜里颜’,此即其‘道问学’与‘尊德性’相统一之旨,学问之事,在明人间之正道,而非务外虚名。”
以上为【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其一】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