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庐山东南耸立着五老峰,
仿佛青天削出的金色芙蓉。
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尽可收纳,
我愿在此地隐居,与云松为伴。
以上为【登庐山五老峯】的翻译。
注释
五老峰:庐山胜景,五峰耸立形如五位老人
削出:形容山势陡峭如经刀削,暗喻鬼斧神工
金芙蓉:金色荷花,既写山色又喻形态圣洁金:指朝阳或夕阳映照的山体颜色芙蓉:古称荷花,常喻仙境之物(《华山记》有“山顶池中生千叶莲”)
九江:《尚书·禹贡》载“九江孔殷”,指庐山一带长江与支流交汇处
揽结:采集收纳,语出《离骚》“朝濯发乎洧盘,夕揽结乎昆仑”
巢云松:筑巢于云松之间,化用《淮南子》“麋鹿在山,草木为巢”,指隐居
以上为【登庐山五老峯】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晚年隐居庐山时所作,以奇绝想象与夸张笔法展现五老峰的壮丽。前两句运用动态化“削出”二字,将自然造物拟为天工雕琢,赋予静态山峰以强烈动感;“金芙蓉”比喻既写日照峰峦的璀璨色泽,更暗含圣洁超俗的审美意象。后两句转写登临后视野:九江秀色尽收眼底的视觉盛宴,最终升华为“巢云松”的归隐之志,完成从审美体验到人生追求的升华。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从写景到抒情的完美过渡,体现李白山水诗特有的雄奇与飘逸。
以上为【登庐山五老峯】的评析。
赏析
空间建构艺术:垂直维度:“青天削出”形成从天到地的纵向空间水平维度:“九江秀色”拓展环视视野内外转换:从远观山形到置身其中的栖居意向
比喻系统特征:植物喻体(芙蓉)弱化山岩的坚硬感金色调渲染赋予自然景物仙道色彩“云松”意象复合了物质存在与精神象征
李白山水诗独创性:突破谢灵运“山水清音”的范式,创造“天工能动”的雄奇意象将楚辞的瑰丽想象与游仙诗的超越意识融入实景描写结尾的隐居宣言比王维更显狂放,更具主动征服自然的姿态
声律技巧:首句平缓起势(平平平仄仄仄平)次句陡峭音节配合“削”字力度(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句绵长元音暗合视野延展(仄平仄仄仄平仄)收句松风余韵(平仄仄仄平平平)
以上为【登庐山五老峯】的赏析。
辑评
明·高棅《唐诗品汇》:“‘青天削出’句,奇矫无前,是太白独造境。”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芙蓉之喻,出自远公《庐山记》,太白化实为虚,更觉飞动。”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后半即‘性好鸾鹤,处云松’意,然说得超脱。”
近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诗与《望庐山瀑布》为同期作,皆以自然为人格之外化。”
以上为【登庐山五老峯】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