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碧波荡漾,百顷湖面如琉璃般清澈,仿佛水仙居住的仙境;微风静止,湖面平静如镜,只听得见远处钓车转动的声音。稀疏的松树斜倚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幽寂;孤零零的寒蝶紧抱着秋花,流露出萧瑟之感。困倦中不自觉地靠着蒲草编的坐垫睡去,归途中与友人相伴,踏着月光下的桂华前行。再配上头戴的纶巾、身披的鹤氅,这般风度高雅,他年定会被绘入图画,为人称颂。
以上为【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唱和,是宋代文人常见的诗歌酬答方式。
2. 周长官:生平不详,应为当时杭州地方官员。
3. 寿星院:宋代杭州西湖附近的一处佛寺或园林建筑,常为文人雅集之所。
4. 鲁少卿:指鲁有开,字元翰,曾任太常少卿,苏轼友人,时将离任。
5. 琉璃百顷:形容湖水清澈明净,如琉璃铺展百顷之广,极言湖面之美。
6. 水仙家:比喻湖光山色如水仙所居的仙境,亦可指水中倒影如仙界。
7. 钓车:钓竿上的卷线轮,此处指钓鱼者收放钓线的声音,衬托环境之幽静。
8. 寂历:寂静冷落貌。攲(qī):倾斜,倚靠。
9. 伶俜:孤独貌。寒蝶:秋日将逝的蝴蝶,象征迟暮与孤寂。
10. 蒲褐:蒲草编织的坐垫或衣物,僧人或隐士所用,此处指诗人席地而坐。
11. 归路相将:结伴而归。相将,相携、相伴之意。
12. 桂华:月亮的代称,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以“桂华”指月光。
13. 纶巾:古代儒者或隐士所戴的青丝头巾,诸葛亮常服,后成高士象征。
14. 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衣,道士或隐士常穿,象征超逸脱俗。
15. 画图夸:被人绘入图画并传颂赞美,表达对风仪的推崇。
以上为【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周长官之作,同记饯别鲁少卿之事。全诗以写景起兴,融情于景,通过描绘西湖秋日傍晚的静谧景色,抒发了与友人共度时光的闲适之情以及对离别的淡淡惆怅。诗中意象清冷而高洁——“琉璃百顷”“疏松”“寒蝶”“桂华”“鹤氅”等,皆带有超然物外的隐逸气息,体现了苏轼晚年心境的淡泊与旷达。末句设想未来被绘入图画,既是对当下情景的珍视,也暗含对友情与高洁人格的礼赞。整体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是苏轼酬唱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首联以“琉璃百顷”开篇,气势开阔,将西湖比作水仙之居,赋予其神话色彩;“风静湖平”进一步渲染宁静氛围,“响钓车”以动衬静,更显空灵。颔联转写近景,“疏松攲晚照”“寒蝶抱秋花”,一静一动,一苍劲一柔弱,形成对照,透露出秋日的萧瑟与生命的执着。颈联由景入情,“困眠依蒲褐”写出宴饮后的慵懒与随性,“踏桂华”则转入月下行归的清雅画面,时空自然过渡。尾联以“纶巾”“鹤氅”点染人物风神,将现实场景升华为理想境界,预想他年入画,实则是对当下精神风貌的自我肯定。全诗语言洗练,意象高洁,体现了苏轼“绚烂归于平淡”的艺术追求,也展现了其在仕途沉浮之后仍不失潇洒自适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清绝如画,次韵而能超然,非东坡不能。”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写景澄澈,寓意清远。‘踏桂华’‘披鹤氅’,风致翛然,真可入画。”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次韵诗最忌拘束,此独洒落有致,晚照秋花,已得化工之妙。”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东坡和作,往往胜于原唱。此诗情景交融,末二语尤见风流蕴藉。”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善以寻常酬应题写出不凡意境,此诗‘困眠’‘归路’数语,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结撰,自然浑成。”
以上为【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