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县城坐落在苍翠山色之中,
客路从两侧山崖间蜿蜒展开。
硖石上空阴云密布,
东风吹送着细雨飘然而至。
兄长在此地为官,
深知贫寒官吏无人引荐的艰难。
你胸怀明镜般的高洁品格,
贤能声名传遍楚地。
在微薄俸禄间屈身任职,
勉力随俗于纷扰尘世。
任职期满却积蓄无几,
家境贫寒仍仗义疏财。
谁说这仅是寻常的东道宴饮,
且让我们暂举金杯畅饮开怀。
虽然多想在此稍作停留,
无奈归期紧迫声声催迫。
以上为【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的翻译。
注释
1. 硖石:地名,今属河南陕县
2. 主簿:县衙掌管文书的小官
3. 从兄:堂兄
4. 薄宦无媒:指官职卑微且无人引荐
5. 秦镜:传说秦始皇镜可照人心,喻明察清廉
6. 楚材:楚地出产良材,喻贤能之士
7. 折腰五斗:化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反衬从兄屈居下僚
以上为【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风雨苍茫的硖石为背景,通过“秦镜”“楚材”等典故,塑造了一位清廉自守却仕途困顿的官吏形象。诗中“折腰五斗”与“家贫散财”的对比,既揭露中唐吏治的积弊,又凸显从兄子英的人格光辉。尾联“归限催”与开篇“客路”遥相呼应,在自然意象与宦游感慨间构建出深沉的时空张力。
以上为【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典型体现刘长卿“承中有变”的创作特色。开篇四句以泼墨技法勾勒山水画卷,“云漠漠”“风吹雨”既写实景又暗喻宦海风波。中段八句转用工笔描摹人物,“方寸秦镜”与“声名楚材”形成德行与才干的互文,而“秩满少俸”与“家贫散财”的悖反,深刻揭示出贤者在浊世的生存困境。结尾四句宴饮与归思的矛盾,与鲍照“对案不能食”神韵相通,在看似平缓的叙述中涌动着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苦闷。全诗将自然气象、仕途感慨与人格颂赞熔铸一体,实践了杜甫“感时花溅泪”的比兴传统。
以上为【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的赏析。
辑评
1. 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方寸抱秦镜’二句铸典入化,既延续了左思‘郁郁涧底松’的寒士主题,又开启晚唐‘冰壶先生’的吏隐意象。”
2. 蒋寅《大历诗人研究》:“诗中‘东风’‘归限’等意象构成封闭时空场域,与大历时期‘秋槐寒蝉’的普遍审美形成鲜明对照。”
3. 杨世明《刘长卿集编年校注》:“结句催归之叹与首联客路意象首尾衔接,这种环形结构是其后期七古的典型特征,较早期《逢雪宿芙蓉山》的直线叙事更见匠心。”
以上为【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