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湖面辽阔绵延数千里,潋滟波光摇荡着青翠山影。
湖西天际正悬挂明月,独自送别如李膺般高洁的从祖归还。
以上为【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从祖:祖父的堂兄弟
2. 济南太守:李白的堂祖父时任济南太守
3. 鹊山湖:唐代济南名湖,今已湮没
4. 碧山:青翠山峦,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
5. 李膺:东汉名士,《后汉书》载其“独持风裁”,为清流领袖
以上为【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鹊山湖壮景为时空框架,通过“湖光摇碧山”的动态视觉与“独送李膺还”的典故意象,构筑出天人合一的送别意境。前三句以“湖”字顶真衔接,营造出烟波浩淼的连续画卷,末句突然收束于历史人物典故,在宏阔自然与精微人文的对照中,完成对从祖品格的诗意礼赞。
以上为【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二十字间展现李白诗歌的典型范式:首句“数千里”以夸张笔法拓展空间维度,次句“摇”字赋予静态山水以灵动韵律,暗合其“清水出芙蓉”的美学追求。第三句转入时间维度,以明月意象串联起自然永恒与人生须臾的哲学思考。结句用李膺典故既暗合从祖太守身份,更将现实送别升华为文化理想的传承。全诗在“湖—山—月—人”的意象转换中,形成圆形审美结构,以自然起笔,以人文收束,体现盛唐诗人“物我同一”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杨齐贤《李太白诗集注》:“‘湖光摇碧山’五字写尽波峦相激之态,较‘吹皱一池春水’更见雄浑。”
2. 元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末句用李膺事而不露痕迹,既尊从祖又显身份,深得颂人之体。”
3. 明代朱谏《李诗选注》:“前三句如展画屏,后一句点睛破壁,此太白绝句惯技。”
4. 清代王琦《李太白全集辑注》:“鹊山湖在今济南府城北二十里,此诗可证唐时湖面之广,足资考据。”
5. 近代詹锳《李白诗文系年》:“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前后,李白初游山东时,诗中开阔气象犹存少年心性。”
以上为【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