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微风细细,却不解那喜鹊鸣叫为何来报喜。
反倒羡慕那耐寒的梅花,已先感知春风,在一夜之间悄然绽放。
铺开一张散发着香气的信纸,欲写尽如同回文锦字般绵密的心意。
想要把信卷起却又重新展开,将这短短的文字读了千遍万遍。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晓来风细】的翻译。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后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后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得书”。
鹊声来报喜:傅子立注:“《西京杂记》:‘乾鹊燥而行人至。’杜子美:‘浪传乌鹊喜。’”刘尚荣按:“事详葛抱朴《西京杂记·卷三》陆贾语。杜句出《得弟消息二首(其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
寒梅:傅子立注:“李太白《早春》云:‘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刘尚荣按:“句出《早春寄王汉阳》,见《李太白诗集·卷十四》。”
回文:傅注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朱本、龙本作“回纹”,今从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傅子立注:“窦绦妻苏氏,善属文。绦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被流长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绦。宛转循环而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刘尚荣按:“事详《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绦’应作‘滔’。疑傅注钞本笔误。”龙榆生笺引《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回圈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不会:不理解,不明白
寒梅先觉:化用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诗意
香笺:熏香的信纸,薛涛笺之类
回纹机:前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
读遍千回:暗用《晋书·列女传》苏蕙“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典故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晓来风细】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细腻笔触勾勒闺中情思。上片运用反衬手法:喜鹊报喜本应引动欢愉,词人却以“不会”二字点破期待落空,转而羡慕寒梅能先知春信,暗喻对远方音讯的渴望。下片化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典故,“欲卷重开”与“读遍千回”的矛盾行为,生动呈现坐立不安的相思情态。全篇在简淡语言中蕴含曲折心理,展现苏轼婉约词“清丽深婉”的另一面。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晓来风细】的评析。
赏析
此词结构精巧,上下片形成自然与人事的巧妙对应:上片“鹊声报喜”与“寒梅先觉”构成听觉与视觉的感官交响,暗藏时间维度上“现在”与“先知”的哲学思考;下片“香笺一纸”与“读遍千回”形成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的强烈反差。尤其“欲卷重开”四字,通过欲止还行的动作描写,将矛盾心理具象化为可感姿态。这种将前代典故(苏蕙回文)转化为日常生活场景(展读信笺)的创作手法,既保持了文人词的雅致底蕴,又注入鲜活的生活气息,是苏轼“以诗为词”理念在婉约题材中的成功实践。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晓来风细】的赏析。
辑评
邹祇谟《远志斋词衷》评:“东坡《减字木兰花》‘欲卷重开’云云,其用意婉折,虽小山(晏几道)未能过。”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东坡《减兰》词似淡而实美,『读遍千回与万回』,何让《古诗十九首》『置之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系此词于熙宁七年(1074),按:“观『回纹机上意』句,当为寄内之作,与《沁园春·情若连环》同看。”
叶嘉莹《论苏轼词》:“此类小令可见东坡对词境之拓展,非惟『大江东去』,『晓来风细』亦自动人。”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 · 晓来风细】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