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眼前是破碎的山河与残存的水域,年复一年上演着龙争虎斗。
秦代宫殿、汉代林苑、晋代陵墓,都已成为历史陈迹。
河原上仿佛流淌着往日的鲜血,至今仍让人毛发耸立、感受到旧时威灵。
白发诗人闲驻马匹,感怀时局追忆往昔,不禁心生伤感。
曾经的古战场如今已变成平坦田地。
前人在征战中无法带走这些土地,都留给了后来的耕种者。
以上为【临江仙 ·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开场词】的翻译。
注释
1. 廿一史弹词:杨慎创作的长篇咏史说唱作品
2. 残山并剩水:语出杜甫《游何氏山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指经历战乱后的破碎山河
3. 虎斗龙争:喻群雄争夺天下,语出《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4. 秦宫汉苑:代指历代豪华建筑,苑指皇家园林
5. 晋家茔:晋代帝王陵墓,茔即墓地
6. 威灵:指历史人物的威严魂灵
7. 白首诗人:作者自指,时杨慎谪戍云南已近晚年
8. 驻马:停下马匹,暗示行旅中的历史沉思
9. 前人将不去:化用《汉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10. 后人耕:暗含历史循环中民生永恒的深刻观察
以上为【临江仙 ·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开场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为杨慎《廿一史弹词》中咏史系列的重要篇章,以隋唐历史为观照对象,展现其深邃的历史哲学。上片通过“残山剩水”“秦宫汉苑”等意象构建时空叠影,下片以“白首诗人”的视角完成古今对话。全词在“虎斗龙争”与“田地宽平”的强烈对比中,揭示历史暴虐与土地永恒的辩证关系,最终在“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的朴素真理中,实现对历代兴亡的超越性思考。
以上为【临江仙 ·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开场词】的评析。
赏析
该词在艺术上构建三重审美维度:时空维度通过“秦宫汉苑晋家茔”的蒙太奇组合,将三朝兴亡压缩为瞬间影像;情感维度以“流恨血”的浓烈与“闲驻马”的冷静形成张力;哲学维度则在战场与农田的转化中揭示历史本质。杨慎巧妙运用“毛发凛威灵”的通感手法,使抽象历史威压具象化为生理战栗,而“留与后人耕”的结句更以农事常态消解帝王霸业,在平实语言中完成对历史的诗性审判。这种将个人贬谪体验升华为历史通观的创作境界,使其成为明代咏史词的精神高峰。
以上为【临江仙 ·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开场词】的赏析。
辑评
1. 明代王昶《明词综》:“升庵此词苍凉悲慨,末二句尤见透破世情之眼。”
2.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前人将不去,留与后人耕’十字,说尽兴亡成败,较‘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进一境。”
3.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未刊稿》:“杨升庵《临江仙》诸阕,具历史眼孔,此首‘战场田地好宽平’句,与‘秦宫汉苑’相映,真所谓看尽人间兴废也。”
4. 钱仲联《明清词欣赏》:“以弹词说唱体入词而骨格自高,‘川原流恨血’五字力透纸背,可见慎谪戍后词风之变。”
5. 叶嘉莹《论杨慎词》:“将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沉重转化为‘留与后人耕’的通达,体现明代士人对历史循环的新解。”
以上为【临江仙 · 廿一史弹词第七段说隋唐开场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