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读书,空洞一无有。
羡君常斋居,散帙满前后。
开编试寻绎,阅岁行自富。
从横画图出,次第宫商奏。
汪洋畜江河,眇莽包林薮。
兴亡数千岁,络绎皆在口。
顾念今所知,颇觉前日陋。
我家亦多书,早岁尝窃叩。
晨耕挂牛角,夜烛借邻牖。
经年谢宾客,饥坐失昏昼。
失足难遽回,抚卷长自诟。
幸君无事年,谓可终身守。
春耕不厌深,秋穫当自受。
金玉或为灾,诗书岂相负。
翻译
人生若不读书,内心便空洞无物。
真羡慕您能常守书斋,身前身后堆满书卷。
展开书册细细探求,岁月流逝而学识日丰。
纵横交错的图表跃然眼前,宫商音律依次鸣奏。
学识如江河般浩瀚渊博,似林野般广袤无垠。
千年兴衰历史,皆能娓娓道来。
反观今日所学,顿觉往日浅薄。
我家亦藏许多书籍,年少时曾刻苦研读。
清晨耕田时书挂牛角,深夜借邻窗烛光苦读。
整年谢绝宾客往来,废寝忘食不知昏晓。
胸中渐有文思盘旋,落笔便能左右逢源。
其乐如闻天庭仙乐,沉醉胜饮醇厚美酒。
自离草庐追逐仕途,误被功名利禄引诱。
初心已然飘摇不定,旧学荒芜杂草丛生。
失足难返康庄大道,抚卷唯有长叹自责。
庆幸您得清闲岁月,可终身与诗书为伴。
春耕不辞泥土深陷,秋收自有硕果满筐。
金玉满堂或成灾祸,诗书岂会辜负于人?
以上为【张恕寺丞益斋】的翻译。
注释
1. 寺丞:大理寺丞,司法官员
2. 散帙:打开的书卷,杜甫《归来》诗“散帙壁鱼干”
3. 寻绎:推求探索,《汉书·黄霸传》“吏民见者,语次寻绎”
4. 宫商:古代五音前二音,代指音乐韵律
5. 眇莽:辽阔无际,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溟茫浑茫”
6. 窃叩:私下叩问,指刻苦研读
7. 挂牛角:典出《新唐书·李密传》“挂《汉书》于牛角”
8. 借邻牖:匡衡凿壁偷光典故的化用
9. 榛莠:杂草,喻学问荒废
10. 醇酎:反复酿制的醇酒,《礼记·月令》“天子饮酎”
以上为【张恕寺丞益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辙赠友言志之作,以对比手法构建双重叙事维度。前半部以“羡君”领起,描绘张恕沉浸书海的理想状态,后半部以“我家”转折,自述由笃学至宦游的异化历程。全诗通过“春耕秋穫”的农耕意象与“金玉为灾”的警世箴言,完成对读书本真价值的重塑。在北宋党争激烈的背景下,此作既是仕途失意者的精神自赎,更是对士大夫文化人格的深刻反思。
以上为【张恕寺丞益斋】的评析。
赏析
该诗在艺术上呈现三层递进结构:表层以“书卷—田园—官场”构建空间转换,中层通过“乐如钧天”与“醉剧醇酎”的感官对照展现精神境界,深层则在“春耕秋穫”的农耕时序中隐喻学问积累规律。苏辙巧妙化用李密牛角挂书、匡衡凿壁偷光典故而不着痕迹,更以“金玉为灾”反用《道德经》“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形成对世俗价值观的解构。尾联“诗书岂相负”以反诘收束,既是对友人的期许,更是历经宦海沉浮后的灵魂独白,在平实语言中蕴含宋代士人特有的理性光辉。
以上为【张恕寺丞益斋】的赏析。
辑评
1. 宋代陈渊《默堂集》:“颍滨此诗道尽读书三昧,‘堆胸蟠屈’语尤得文章酝酿之妙。”
2.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辙诗淳澹有真味,此篇‘春耕秋穫’之喻,较白傅‘文章合为时而著’更见理境。”
3.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前半极写读书之乐,后半自述失学之悔,‘挂牛角’‘借邻牖’实事虚用,最是苏家法门。”
4. 钱锺书《谈艺录》:“‘旧学皆榛莠’五字,可作历代弃文从政者共叹,较荆公‘旧学终难改’更见沉痛。”
5. 程千帆《宋诗赏析》:“以农耕意象贯串读书哲理,‘耕’字既指牛角挂书时田间耕读,亦喻精神沃野的深耕易耨,具现宋诗理趣化特征。”
以上为【张恕寺丞益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