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书生多愚鲁,闭门诵书口生土。
窗中白首抱遗编,自信此书传父祖。
辟雍新说从上公,册除仆射酬元功。
太常弟子不知数,日夜吟讽如寒虫。
四方窥觇不能得,一卷百金犹复惜。
东邻小儿识机会,半年外舍无不知。
乘轻策肥正年少,齿疏唇腐真堪笑。
是非得失付它年,眼前且买先腾踔。
翻译
东方书生大多愚拙质朴,闭门苦读嘴唇干裂沾尘土。
窗内白发人怀抱祖传经书,自信此学承自父辈先祖。
官学新规由三公权威颁布,册封仆射酬谢首功之臣。
太学弟子多如牛毛不可数,日夜吟诵状如寒虫鸣不休。
四方求书者难以获得真传,一卷千金仍被珍重收藏。
郑玄孔颖达著作弃如尘埃,老子佛经反成出入必备。
旧籍每句都尊奉先师训诂,中途欲弃却又自我怀疑。
东邻少年深谙投机取巧术,半年游学便通晓世俗之道。
乘轻车策肥马正值年少,齿疏唇腐的老儒堪笑可怜。
是非得失留待将来评说,眼下只求抢先跃升高位。
以上为【东方书生行】的翻译。
注释
辟雍:西周国立大学,此处指宋代官学
上公:三公以上官员,代指掌权改革派
太常:主管礼乐教育的机构
康成颖达:郑玄(字康成)、孔颖达,汉代与唐代经学大家
老聃瞿昙:老子与释迦牟尼,代指道家与佛家
外舍:宋代太学三舍法中的初级学馆
以上为【东方书生行】的注释。
评析
本诗创作于北宋科举改革时期,苏辙以冷峻笔触勾勒出两类知识分子形象:皓首穷经的守旧书生与投机钻营的功利学子。诗人通过“窗中白首”与“乘轻策肥”的视觉对比,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异化。“康成颖达弃尘灰”暗讽学术传统的崩塌,“老聃瞿昙更出入”则批判当时儒释道混同的思潮。尾联“眼前且买先腾踔”堪称点睛之笔,道出急功近利的时代风气。
以上为【东方书生行】的评析。
赏析
此诗展现苏辙作为务实派政治家的清醒认知。在“熙宁新政”背景下,全诗以白描手法构建多重对照:祖传经学与官方新说的冲突,传统注疏与释道思想的消长,老儒的固执与少年的机变。尤值注意的是“寒虫”意象,既写实描摹苦读情状,又隐喻知识分子在体制中的卑微处境。诗人未作直接批判,但“齿疏唇腐真堪笑”的反语中,饱含对学术生态沦丧的沉痛。
以上为【东方书生行】的赏析。
辑评
方回《瀛奎律髓》:“子由此作刺举子业之弊,犹见庆历士风”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辙诗多讽时事,此篇尤峻切”
钱钟书《宋诗选注》:“以漫画笔法写儒林百态,较之《儒林外史》早六百年”
以上为【东方书生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