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藏书室记

予幼师事先君(苏辙之父,苏洵),听其言, 观其行事。
今老矣,犹志其一二。
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 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
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
此孔氏之遗法也。
」先君之遗言, 今犹在耳。
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 广之以读书。
曰:「道在是矣。
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 斯以为智矣。
」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
譬如农夫垦田, 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 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不如丘之好学也。
」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
傅说之诏其君, 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
」、「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
」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 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
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 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 曰:「然。
非欤?
」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 未可非邪?
曰:「非此之谓也。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心勿忘,则莫如学,必有事,则莫如读书。
朝夕从事于读书,待其久而自得,则勿忘勿助之谓也。
譬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
」以孔孟之说考之, 乃得先君之遗意。

翻译

展开更多

注释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苏辙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