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每走十步就要跌倒九次,
百人中过半只能蹒跚而行。
狭窄的鸟道忽然到了尽头,
奋力攀登才到达山巅。
以为这就是岭头的终点,
却见另一座山峰矗立眼前。
既然没有退回去的办法,
仰望前路只觉心中茫然。
以上为【荒口】的翻译。
注释
荒口:疑指范成大使金途中所经险隘,具体地待考
吃蹶:失足跌倒,形容山路险峻难行
鸟道:仅容飞鸟通过的险峻山路,李白《蜀道难》有“西当太白有鸟道”
造其巅:到达山顶,“造”字本义为至、达
反顾法:原路返回的办法,暗用《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
茫然:语出《庄子·秋水》“望洋向若而叹”,形容怅惘无措
以上为【荒口】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白描手法记录险峻山行,前四句通过“九吃蹶”“半蹒跚”等具象描写,真实再现行路之艰。“豁然”二字形成短暂心理松弛后,旋即以“一峰复当前”制造新的困境。尾联“既无反顾法”暗喻人生处境,在纪行中注入深沉的生命体验。全诗通过空间叙事的层层递进,展现宋代文人面对自然险阻时的复杂心绪
以上为【荒口】的评析。
赏析
诗人采用“剥笋法”结构:首联以数字强化视觉冲击(十步/百夫),颔联以“鸟道穷”制造第一阶段解脱感,颈联“谓是...复当前”突然转折,形成希望与失望的剧烈落差。尾联双关手法尤见精妙,“反顾法”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不可逆行,“仰望”动作延续空间困境的同时,将物理高度转化为心理压力。这种在纪实中自然生发哲理的笔法,既承继韩愈《南山诗》的山水书写传统,又融入范成大特有的沉郁顿挫,在其《石湖诗集》中独具一格。
以上为【荒口】的赏析。
辑评
孔凡礼《范成大年谱》系此诗于乾道六年(1170)使金途中,属《燕宾馆》组诗前后之作。
钱钟书《宋诗选注》评:“‘既无反顾法’五字质直而耐寻味,石湖善用俚俗语写艰险境。”
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指出:“此诗空间推进的节奏感,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异曲同工,皆体现宋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焦虑。”
黄奕珍《宋代山水诗研究》分析:“诗中连续的空间转折,实为范成大使金时外交困境的潜意识投射。”
以上为【荒口】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