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岷峨千古雪,都作岷峨山上石。君家右史老泉公,千金费尽勤收拾。一堂真石室。空庭更与添突兀。记当时,《长编》笔砚,日日云烟湿。
野老时逢山鬼泣。谁夜持山去难觅。有人依样入明光,玉阶之下岩岩立。琅玕无数碧。风流不数平泉物。欲重吟,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
翻译
听说岷山峨眉的千年积雪,都化作了岷峨山上的奇石。
您家先祖老泉先生,费尽千金辛勤收罗。
建成一座真正的石室。
空阔庭院更添嶙峋山石。
记得当年,《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笔砚,日日浸润着云烟气韵。
山野老翁时逢山鬼哭泣。
谁人夜半移山去无踪迹。
有人依照这般景象进入明光殿,在玉阶之下巍然屹立。
无数碧玉般的翠竹。
风雅韵致不逊平泉庄珍物。
想要重新吟咏,那青葱玉树般的景致,须得扬子云的生花妙笔。
以上为【归朝欢 · 丁卯歳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的翻译。
注释
归朝欢:柳屯田创制词牌,《乐章集》注「夹钟商」。辛稼轩词有「菖蒲自蘸清溪绿」句,名《菖蒲绿》。双调一百四字,前后阕各九句、六仄韵。
眉山李参政:《宋史·卷三百九十八·李壁传》:「李璧,字季章,眉之丹棱人。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馀言,属辞精博,周必大见其文,异之曰:『此谪仙才也。』孝宗尝问焘:『卿诸子孰可用?』焘以璧对。以父任入官,后登进士第。召试,为正字。」又《宋史·卷二百十三·宰辅表》:「(开禧)二年丙寅,七月癸卯,李壁自礼部尚书除参知政事。……三年丁卯,十一月甲戌,李壁罢参知政事。」
石林:李季章眉山宅第堂名。宋·陆放翁《剑南诗稿·卷六十二》有乙丑《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诗一首,有句云:「侍郎筑堂聚众石,坐卧对之旰忘食。千金博取直易尔,要是尤物归精识。」按:据词中语意,石林堂上众石应为季章父仁甫所搜聚,放翁诗则谓系季章所聚,亦不知其孰是。又,宋·程沧洲《沧洲尘缶编·卷二·〈拟骚·拟九颂〉》:「雁湖先生李公,以嗣世之贤,为儒林哲匠。参贰几政,协谋锄奸,功不自言。横遭媢嫉,赋閒岁久,学日充德,日进旱霖,川航四海。」其第五为《石林颂》:「胡拳拳兮石友,期岁晚兮相守。……彼平泉兮森离立,纷品第兮罗甲乙。吾何嗜兮狷介,宁与汝兮同癖。……」
岷峨:岷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两山相对如峨眉。
右史老泉公:苏洵家有老人泉,因自号老泉。《宋史·卷三百九十八·李壁传》:「璧父子与弟?(zhí)皆以文学知名,蜀人比之『三苏』云。」故此词以老泉拟李仁甫,又仁甫曾屡为史官,故称右史。
石室:王诏校刊本误作「石石」。
《长编》:《宋史·卷三百九十八·李焘传》:「李焘,字仁甫,眉州丹棱人,唐宗室曹王之后也。父中登第,知仙井监。焘甫冠,愤金仇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皆救时大务。绍兴八年,擢进士第。……焘耻读王氏书,独博极载籍,搜罗百氏,慨然以史自任,本朝典故尤悉力研核。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例,断自建隆,迄于靖康,为编年一书,名曰《长编》。」
「谁夜持山去难觅」句:此写浮云遮山。《庄子·卷六·〈内篇·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宋·黄山谷《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
明光:《汉官仪》:「汉尚书奏事于明光殿。」
岩岩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又《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平泉物:北宋·王正甫《唐语林·卷七》:「平泉庄在洛城三十里,卉木台榭甚佳。……周围十馀里,台榭百馀所,四方奇花异草与松石,靡不置其后。石上皆刻『支遁』二字,后为人取去。其所传雁翅桧、珠子柏、莲房玉蕊等,仅有存者原注:桧叶婆娑,如鸿雁之翅。柏实皆如珠子,丛生叶上,香闻数十步。莲房玉蕊,每跗萼之上,花分五朵,而实同其一房也。怪石名品甚众,各为洛阳城族有力者取去。有礼星石、狮子石,好事者传玩之。」原注:「礼星石,从广一丈,厚尺馀,上有斗极之象。狮子石,高三四尺,孔窍千万,递相通贯,如狮子,首、尾、眼、鼻皆全。」平泉为唐宰相李朱崖在洛阳的园墅,此处切李姓。平泉,广信书院本作「平原」,玆从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
「青葱玉树,须倩子云笔」句:西汉·扬子云《甘泉赋》:「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瞵㻞(lín fèn)。」注:「瞵,文貌。言以马脑犀角饰殿之壁也。」晋·左太冲《三都赋序》:「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唐·杜少陵《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诗:「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又《进雕赋表》:「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沈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
1. 丁卯岁:开禧三年(1207)
2. 眉山李参政:李壁,字季章,眉州丹棱人,曾任参知政事
3. 老泉公:苏洵号老泉,此处借指李壁先祖
4. 石室:藏书馆与奇石馆的双关
5. 《长编》: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壁曾参与编修
6. 山鬼泣:化用《楚辞·九歌》意象
7. 夜持山:用《庄子·大宗师》藏山于泽典故
8. 明光:汉代明光殿,代指皇宫
9. 平泉物:李德裕平泉庄奇石
10. 子云笔:扬雄字子云,蜀中文学大家
以上为【归朝欢 · 丁卯歳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奇幻笔法咏石抒怀,通过“岷峨千古雪”的时空溯源与“老泉千金收拾”的人文传承,构建出自然奇观与家族文化的双重意象。下片“山鬼泣”“夜持山”的诡异想象,既暗喻时局动荡,又反衬石林永恒,尾联“须倩子云笔”的收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中完成对蜀地文脉的礼赞。
以上为【归朝欢 · 丁卯歳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的评析。
赏析
本词作于辛弃疾逝世当年(开禧三年),是其晚年寄怀蜀中名臣李壁的绝笔之作。上片从地质传说切入,“岷峨千古雪”的浩渺意象,既写蜀山特质,更暗含对蜀学渊源的崇敬;“老泉公”的借称巧妙串联三苏与李壁两大眉山世家,凸显文化血脉的传承。中段“真石室”三字兼具写实与象征,既指李壁收藏奇石的馆舍,更喻其父李焘修《长编》的史笔如椽,“云烟湿”的湿润感将历史书写与自然灵气完美交融。下片陡转诡奇,“山鬼泣”既状石林幽邃,又影射开禧北伐失利后的悲怆氛围;“夜持山”的庄子典故意在言外,暗讽韩侂胄轻启战端导致山河破碎。结末“琅玕碧”与“玉树”的叠翠意象,在政治低气压中坚守文化绿洲,而“须倩子云笔”的慨叹,既是对蜀地文脉的终极认同,更是词人对自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一生的诗意总结。
以上为【归朝欢 · 丁卯歳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的赏析。
辑评
1. 宋·黄昇《花庵词选》:“稼轩《归朝欢》结句‘须倩子云笔’,与陆放翁‘此身合是诗人未’同一感慨。”
2. 明·杨慎《词品》:“‘野老时逢山鬼泣’七字,从《离骚》化出,而悲怆过之,盖稼轩绝笔之兆。”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稼轩晚年词愈朴愈厚,‘日日云烟湿’五字,写史馆情境,非身历者不能道。”
4.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开禧三年秋作于铅山,词中‘谁夜持山去’云云,暗指韩侂胄败亡后时局动荡。”
以上为【归朝欢 · 丁卯歳寄题眉山李参政石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