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 yá shān zhōng sān shǒu。
琅琊山中三首。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cǎo táng jì fàng láng yá jiān,
草堂寄放琅琊间,
xī lù yán sēng qiě gòng xián。
溪鹿岩僧且共闲。
bīng xuě néng huí cǎo mù sǐ,
冰雪能回草木死,
chūn fēng bù huà shān shí wán。
春风不化山石顽。
liù jīng sàn dì mò shōu shí,
《六经》散地莫收拾,
cóng jí bèi dào shuí kān shān yǐ yǐ qū chí èr sān zi,
丛棘被道谁刊删? 已矣驱驰二三子,
fèng tú bù chū wú jiāng hái。
凤图不出吾将还。
以上为【琅琊山中三首】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王守仁 · 明代 · 诗
青山滚滚如奔涛,铁船何处来停桡?人间刳木宁有此?疑是仙人之所操。仙人一去已千载,山头日日长风号。船头出土尚仿佛,后冈有石云船稍。
欧生诚楚人,但识庐山高,庐山之高犹可计寻丈。若夫泰山,仰视恍惚,吾不知其尚在青天之下乎,其已直出青天上?我欲仿拟试作《泰山高》,但恐培塿之见未能测识高大,笔底难具状。扶舆磅礴元气钟,突兀半遮天地东。
王守仁 · 明代 · 文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先生曰:“圣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
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然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唯三代之治可行。
闻说东归欲问舟,清游方此复离忧。却看阴雨相淹滞,莫道山灵独苦留。薜荔岩高兼得月,桂花香满正宜秋。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翠色绝云开远嶂,寒声隔竹隐晴溪。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沮杖藜。
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云梯挂青壁,仰见蛛丝微。
陈陶 · 唐代 · 诗
无路青冥夺锦袍,耻随黄雀住蓬蒿。碧云梦后山风起,珠树诗成海月高。久滞鼎书求羽翼,未忘龙阙致波涛。
徐渭 · 明代 · 诗
谁将画蟹托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君甲冑欲何为。
吕岩 · 唐代 · 诗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岩畔攀高干,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陈曾寿 · 清代 · 诗
山谷学道持戒律,晚苦头眩初破荤。我生偷妄百不逮,一事差胜惟忧勤。横机修罗剧刀箭,始知脆弱芭蕉身。
王世贞 · 明代 · 诗
小阁才逾丈,千秋并在兹。芸香邺侯架,花雨右军池。蠹与身同老,鱼将砚独窥。
曹贞吉 · 清代 · 词
德耀眉齐,少君车挽,十载牛衣人泪。忆当年、白帢翩翩,比肩兰蕙。夫子龙城绾绶,紫塞风沙难避。
萧纲 · 南北朝代 · 诗
【其一】枝中上春并归。长扬扫地桃花飞。清风吹人光照衣。
谢枋得 · 宋代 · 文
稼轩字幼安,名弃疾。列侍清班,久历中外。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