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格物’之说,只是少头脑。如所谓‘察之于念虑之微’,此一句不该与‘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混作一例看,是无轻重也。”
“朱熹先生‘格物’的学说,缺少一个主宰处。譬如他所说的‘察之于念虑之微’,这一句不应该和‘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混在一块去看,这是没有轻重之分。”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三】的翻译。
chuán xí lù juǎn xià mén rén huáng zhí lù shí sān。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三。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wén gōng gé wù zhī shuō,
“文公‘格物’之说,
zhǐ shì shǎo tóu nǎo。
只是少头脑。
rú suǒ wèi chá zhī yú niàn lǜ zhī wēi,
如所谓‘察之于念虑之微’,
cǐ yī jù bù gāi yǔ qiú zhī wén zì zhī zhōng,
此一句不该与‘求之文字之中,
yàn zhī yú shì wèi zhī zhe,
验之于事为之著,
suǒ zhī jiǎng lùn zhī jì hùn zuò yī lì kàn,
索之讲论之际’混作一例看,
shì wú qīng zhòng yě。
是无轻重也。
。
”。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直录 · 十三】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王守仁 · 明代 · 文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
来书云:“但恐立说太高,用功太捷,后生师傅,影响谬误,未免坠于佛氏明心见性、定慧顿悟之机,无怪闻者见疑。”
区区格、致、诚、正之说,是就学者本心日用事为间,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积累在,正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闻者本无求为圣人之志,又未尝讲突其详,遂以见疑,亦无足怪。
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
王守仁 · 明代 · 诗
山阁新春负一登,酒边孤兴晚堪乘。
松间鸣瑟惊栖鹤,竹里茶烟起定僧。
望远每来成久坐,伤时有涕恨无能。
曾向图书识面真,半生长自愧儒巾。
斯文久已无先觉,圣世今应有逸民。
一自支离乖学术,竞将雕刻费精神。
天涯霜雪叹春迟,春到天涯思转悲。
破屋多时空杼轴,东风无力起苍痍。
周王车驾穷南服,汉将旌旗守北陲。
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
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
陆游 · 宋代 · 诗
小麦登场雨熟梅,闭门病眼每慵开。
酒杯不解为愁敌,书卷才开作睡媒。
骨朽空名垂断简,冢荒残碣卧苍苔。
曾几 · 宋代 · 诗
西风黄叶北门街,有句无人为剪裁。
冲突前驱公会否,要求一语定敲推。
方岳 · 宋代 · 词
秋水涵空如镜净。满镜清寒,倒碧摇山影。药户谁抨圆玉静,碧纱人怯黄昏醒。
张继先 · 宋代 · 诗
阿尔多淫上帝嗔,罚为狐兽尾随身。只言五百年方变,岂谓三千日化神。雷火不知何处用,犬牙同此作教亲。
胡应麟 · 明代 · 诗
风潭百顷和沧浪,坦腹遽庐万事忘。睡起秋山扪虱坐,不知斜照堕胡床。
王之道 · 宋代 · 诗
榛莽无边没尽头,当年禾稼压田畴。流亡复业知何日,九叙宜先戒用休。
樊增祥 · 清代 · 诗
堂堂幕府即离宫,坐踞三貂气势雄。岂谓解元唐伯虎,不如残寇郑芝龙。蜉蝣天地波涛里,蝼蚁君臣梦寐中。
汪东 · 清代 · 词
倚楼看,霜融素瓦,路近烟碛。弦索繁声渐发。镫帘动影似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