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知来本无知,觉来本无觉,然不知则遂沦埋。”
先生又说:“知道了才发现本来不知道,觉察到了才发现本来没觉察,但若不知,则良知随时都会被沦落埋没。”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三】的翻译。
chuán xí lù juǎn xià mén rén chén jiǔ chuān lù shí sān。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三。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yòu yuē zhī lái běn wú zhī,
又曰:“知来本无知,
jué lái běn wú jué,
觉来本无觉,
rán bù zhī zé suì lún mái。
然不知则遂沦埋。
。
”。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十三】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王守仁 · 明代 · 文
“夫子说‘性相近’,即孟子说‘性善’,不可专在气质上说。若说气质,如刚与柔对,如何相近得?惟性善则同耳。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
又曰:“功夫不是透得这个真机,如何得他充实光辉?若能透得时,不由你聪明知解接得来,须胸中渣滓浑化,不使有毫发沾带始得。
黄勉之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著。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
问:“先儒曰:‘圣人之道,必降而自卑。贤人之言,则引而自高。’如何?”
先生曰:“不然。
王守仁 · 明代 · 诗
高台月色倍新晴,极浦浮沙远树平。
客久欲迷乡国望,乱馀愁听鼓鼙声。
湖南水潦频移粟,碛北风烟且罢征。
方自华峰下,何劳更望华。
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
自谓游已至,那知望转佳。
树暝栖翼喧,萤飞夜堂静。遥穹出晴月,低檐入峰影。
窅然坐幽独,怵尔抱深警。
两到浮峰兴转剧,醉眠三日不知还。
眼前风景色色异,惟有人声似世间。
孟子 · 周代 · 文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张羽 · 明代 · 诗
南北云山赋远游,白头终老晋阳秋。
千篇留得平生稿,半似苏州半郢州。
尤侗 · 清代 · 词
蒲叶端阳寓。又看银河渡。江山何事苦留人,住。
胡居仁 · 明代 · 诗
虚堂村落里,环堵任萧然。细草连阶石,香茶煮涧泉。青山朝过雨,绿树晚含烟。
张镃 · 宋代 · 诗
去岁临池未盖堂,暑天来看巳多凉。穿花鹭立青为伞,放棹人眠锦作床。今夏好风帘影动,良宵闲坐月华香。
刘崧 · 明代 · 诗
今日何日天气清,江干雨晴花柳明。清晨手持一杯酒,再拜有泪如何倾。我不及庭前乌,朝夕返哺鸣呜呜。
项安世 · 宋代 · 诗
四十里栏萦一线,上侵云物下惊湍。我行竹客源头路,蜀道青天不作难。
吴芾 · 宋代 · 诗
登临祇待此楼成,要与邦人乐太平。甫及楼成余已去,匆匆一眺但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