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乙亥,
九川初见
先生于龙江。
先生与
甘泉先生论“
格物”之说。
甘泉持旧说。
先生曰:“是求之于外了。”
甘泉曰:“若以
格物理为外,是自小其心也。”
九川甚喜旧说之是。
先生又论“尽心”一章,
九川一闻却遂无疑。
后家居,复以“
格物”遗质。
先生答云:“但能实地用功,久当自释”。山间乃自录《大学》旧本读之,觉朱子“
格物”之说非是;然亦疑
先生以意之所在为物,物字未明。
己卯归自京师,再见
先生于洪都。
先生兵务倥偬,乘隙讲授,首问:“近年用功何如?”
九川曰:“近年体验得‘明
明德’
功夫只是‘
诚意’。自‘明
明德于天下’,步步推入根源,到‘
诚意’上再去不得,
如何以前又有‘格致’工夫?后又体验,觉得意之诚伪必先知觉乃可,以颜子‘有不善
未尝不知,知之
未尝复行’为证,豁然若无疑,却又多了
格物功夫。又思来吾心之灵何有
不知意之善恶?
只是物欲蔽了,须格去物欲,始能如颜子
未尝不知耳。又自疑
功夫颠倒,与‘
诚意’不成片段。后问希颜。希颜曰:‘
先生谓
格物致知是
诚意功夫,极好。’
九川曰:‘
如何是
诚意功夫?’希颜令再思体看。
九川终不悟,请问。”
先生曰:“惜哉!此可一言而悟,惟?所举颜子事
便是了。只要知身、心、意、知、物是
一件。”
九川疑曰:“物在外,
如何与身、心、意、知是
一件?”
先生曰:“耳、目、口、鼻、四肢,身也,非心安能视、听、言、动?心欲视、听、言、动,无耳、目、口、鼻、四肢,亦不能。故无心则无身,无身则无心。但指其充塞处言之,谓之身;指其主宰处言之,谓之心;指心之发动处,谓之意;指意之灵明处,谓之知;指意之涉着处,谓之物,
只是一件。意未有悬空的,必着事物,故欲
诚意,则随意所在其事而格之,去其人欲而归于天理,则良知之在此事者,无蔽而得致矣。此
便是诚意的
功夫。”
九川乃释然破数年之疑。
又问:“
甘泉近亦信用《大学》古本,谓‘
格物’犹言‘造道’,又谓穷理如穷其巢穴之穷,以身至之也,故
格物亦
只是随处体认天理;似与
先生之说渐同。”
先生曰:“
甘泉用功,所以转得来。当时与说‘亲民’字不须改,他亦不信。今论‘
格物’亦近,但不须换物字作理字,只还他一物字
便是。”
后有人问
九川曰:“今何不疑物字?”
曰:“《中庸》曰:‘不诚无物’,程子曰:‘物来顺应’,又如‘物各付物’‘胸中无物’之类,皆古人常用字也。”他日,
先生亦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