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
“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此语然矣。
然而推本吾子之意,则其所以为是语者,尚有未明也。
朱子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以“存心、养性、事天”为“诚意、正心、修身”,以“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为“知至仁尽,圣人之事”。
若鄙人之见,则与朱子正相反矣。
夫“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
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
吾子骤闻此言,必又以为大骇矣。
然其间实无可疑者,一为吾子言之。
夫心之体,性也;性之原,天也。
能尽其心,是能尽其性矣。
《中庸》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又云:“知天地之化育,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
此惟圣人而后能然。
故曰:此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
存其心者,未能尽其心者也,故须加存之之功。
必存之既久,不待于存而自无不存,然后可以进而言尽。
盖“知天”之“知”,如“知州”“知县”之“知”,知州则一州之事皆己事也,知县则一县之事皆己事也,是与天为一者也。
“事天”则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犹与天为二也。
天之所以命于我者,心也,性也,吾但存之而不敢失,养之而不敢害,如“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者也。
故曰:此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
至于“夭寿不二”,则与存其心者又有间矣。
存其心者虽未能尽其心,固己一心于为善,时有不存则存之而已。
今使之“夭寿不二”,是犹以夭寿二其心者也。
犹以夭寿二其心,是其为善之心犹未能一也。
存之尚有所未可,而何尽之可云乎?
今且使之不以夭寿二其为善之心。
若曰死生夭寿皆有定命,吾但一心于为善,修吾之身以俟天命而已,是其平日尚未知有天命也。
“事天”虽与天为二,然己真知天命之所在,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
若“俟之”云者,则尚未能真知天命之所在,犹有所俟者也,故曰“所以立命”。
立者“创立”之“立”,如“立德”“立言”“立功”“立名”之类。
凡言“立”者,皆是昔未尝有而今始建立之谓,孔子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者也。
故曰:“此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
今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使初学之士尚未能不二其心者,而遽责之以圣人生知、安行之事,如捕风捉影,茫然莫知所措其心,几何而不至于“率天下而路”也?
今世致知格物之弊,亦居然可见矣。
吾子所谓“务外遗内,博而寡要”者,无乃亦是过欤?
此学问最紧要处,于此而差,将无往而不差矣。
此鄙人之所以冒天下之非笑,忘其身之陷于罪戮,呶呶其言,其不容己者也。
翻译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五的翻译。
注释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五的注释。
拼音版
chuán xí lù juǎn zhōng dá gù dōng qiáo shū wǔ。
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五。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lái shū yún suǒ shì dà xué gǔ běn,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
wèi zhì qí běn tǐ zhī zhī,
谓致其本体之知,
cǐ gù mèng zǐ jìn xīn zhī zhǐ,
此固孟子尽心之旨,
zhū zǐ yì yǐ xū líng zhī jué wèi cǐ xīn zhī liàng。
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
rán jìn xīn yóu yú zhī xìng,
然‘尽心’由于‘知性’,
zhì zhī zài yú gé wù。
‘致知’在于‘格物’。
jìn xīn yóu yú zhī xìng,
” “尽心由于知性,
zhì zhī zài yú gé wù,
致知在于格物”,
cǐ yǔ rán yǐ。
此语然矣。
rán ér tuī běn wú zi zhī yì,
然而推本吾子之意,
zé qí suǒ yǐ wéi shì yǔ zhě,
则其所以为是语者,
shàng yǒu wèi míng yě。
尚有未明也。
zhū zǐ yǐ jìn xīn zhī xìng zhī tiān wèi gé wù zhì zhī,
朱子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
yǐ cún xīn yǎng xìng shì tiān wèi chéng yì zhèng xīn xiū shēn,
以“存心、养性、事天”为“诚意、正心、修身”,
yǐ yāo shòu bù èr,
以“夭寿不二,
xiū shēn yǐ qí wèi zhī zhì rén jǐn,
修身以俟”为“知至仁尽,
shèng rén zhī shì。
圣人之事”。
ruò bǐ rén zhī jiàn,
若鄙人之见,
zé yǔ zhū zǐ zhèng xiāng fǎn yǐ。
则与朱子正相反矣。
fū jìn xīn zhī xìng zhī tiān zhě,
夫“尽心、知性、知天”者,
shēng zhī ān xíng,
生知安行,
shèng rén zhī shì yě cún xīn yǎng xìng shì tiān zhě,
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
xué zhī lì xíng,
学知利行,
xián rén zhī shì yě yāo shòu bù èr,
贤人之事也;“夭寿不二,
xiū shēn yǐ qí zhě,
修身以俟”者,
kùn zhī miǎn xíng,
困知勉行,
xué zhě zhī shì yě。
学者之事也。
qǐ kě zhuān yǐ jìn xīn zhī xìng wèi zhī,
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
cún xīn yǎng xìng wèi xíng hū wú zi zhòu wén cǐ yán,
“存心、养性”为行乎?吾子骤闻此言,
bì yòu yǐ wéi dà hài yǐ。
必又以为大骇矣。
rán qí jiān shí wú kě yí zhě,
然其间实无可疑者,
yī wèi wú zi yán zhī。
一为吾子言之。
fū xīn zhī tǐ,
夫心之体,
xìng yě xìng zhī yuán,
性也;性之原,
tiān yě。
天也。
néng jǐn qí xīn,
能尽其心,
shì néng jǐn qí xìng yǐ。
是能尽其性矣。
zhōng yōng yún wéi tiān xià zhì chéng wèi néng jǐn qí xìng。
《中庸》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yòu yún zhī tiān dì zhī huà yù,
”又云:“知天地之化育,
zhì zhū guǐ shén ér wú yí,
质诸鬼神而无疑,
zhī tiān yě。
知天也。
cǐ wéi shèng rén ér hòu néng rán。
”此惟圣人而后能然。
gù yuē cǐ shēng zhī ān xíng,
故曰:此生知、安行,
shèng rén zhī shì yě。
圣人之事也。
cún qí xīn zhě,
存其心者,
wèi néng jǐn qí xīn zhě yě,
未能尽其心者也,
gù xū jiā cún zhī zhī gōng。
故须加存之之功。
bì cún zhī jì jiǔ,
必存之既久,
bù dài yú cún ér zì wú bù cún,
不待于存而自无不存,
rán hòu kě yǐ jìn ér yán jǐn。
然后可以进而言尽。
gài zhī tiān zhī zhī,
盖“知天”之“知”,
rú zhī zhōu zhī xiàn zhī zhī,
如“知州”“知县”之“知”,
zhī zhōu zé yī zhōu zhī shì jiē jǐ shì yě,
知州则一州之事皆己事也,
zhī xiàn zé yī xiàn zhī shì jiē jǐ shì yě,
知县则一县之事皆己事也,
shì yǔ tiān wèi yī zhě yě。
是与天为一者也。
shì tiān zé rú zi zhī shì fù,
“事天”则如子之事父,
chén zhī shì jūn,
臣之事君,
yóu yǔ tiān wèi èr yě。
犹与天为二也。
tiān zhī suǒ yǐ mìng yú wǒ zhě,
天之所以命于我者,
xīn yě,
心也,
xìng yě,
性也,
wú dàn cún zhī ér bù gǎn shī,
吾但存之而不敢失,
yǎng zhī ér bù gǎn hài,
养之而不敢害,
rú fù mǔ quán ér shēng zhī,
如“父母全而生之,
zi quán ér guī zhī zhě yě。
子全而归之”者也。
gù yuē cǐ xué zhī lì xíng,
故曰:此学知、利行,
xián rén zhī shì yě。
贤人之事也。
zhì yú yāo shòu bù èr,
至于“夭寿不二”,
zé yǔ cún qí xīn zhě yòu yǒu jiàn yǐ。
则与存其心者又有间矣。
cún qí xīn zhě suī wèi néng jǐn qí xīn,
存其心者虽未能尽其心,
gù jǐ yī xīn yú wéi shàn,
固己一心于为善,
shí yǒu bù cún zé cún zhī ér yǐ。
时有不存则存之而已。
jīn shǐ zhī yāo shòu bù èr,
今使之“夭寿不二”,
shì yóu yǐ yāo shòu èr qí xīn zhě yě。
是犹以夭寿二其心者也。
yóu yǐ yāo shòu èr qí xīn,
犹以夭寿二其心,
shì qí wéi shàn zhī xīn yóu wèi néng yī yě。
是其为善之心犹未能一也。
cún zhī shàng yǒu suǒ wèi kě,
存之尚有所未可,
ér hé jǐn zhī kě yún hū jīn qiě shǐ zhī bù yǐ yāo shòu èr qí wéi shàn zhī xīn。
而何尽之可云乎?今且使之不以夭寿二其为善之心。
ruò yuē sǐ shēng yāo shòu jiē yǒu dìng mìng,
若曰死生夭寿皆有定命,
wú dàn yī xīn yú wéi shàn,
吾但一心于为善,
xiū wú zhī shēn yǐ qí tiān mìng ér yǐ,
修吾之身以俟天命而已,
shì qí píng rì shàng wèi zhī yǒu tiān mìng yě。
是其平日尚未知有天命也。
shì tiān suī yǔ tiān wèi èr,
“事天”虽与天为二,
rán jǐ zhēn zhī tiān mìng zhī suǒ zài,
然己真知天命之所在,
dàn wéi gōng jìng fèng chéng zhī ér yǐ ěr。
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
ruò qí zhī yún zhě,
若“俟之”云者,
zé shàng wèi néng zhēn zhī tiān mìng zhī suǒ zài,
则尚未能真知天命之所在,
yóu yǒu suǒ qí zhě yě,
犹有所俟者也,
gù yuē suǒ yǐ lì mìng。
故曰“所以立命”。
lì zhě chuàng lì zhī lì,
立者“创立”之“立”,
rú lì dé lì yán lì gōng lì míng zhī lèi。
如“立德”“立言”“立功”“立名”之类。
fán yán lì zhě,
凡言“立”者,
jiē shì xī wèi cháng yǒu ér jīn shǐ jiàn lì zhī wèi,
皆是昔未尝有而今始建立之谓,
kǒng zǐ suǒ wèi bù zhī mìng,
孔子所谓“不知命,
wú yǐ wéi jūn zǐ zhě yě。
无以为君子”者也。
gù yuē cǐ kùn zhī miǎn xíng,
故曰:“此困知、勉行,
xué zhě zhī shì yě。
学者之事也。
jīn yǐ jìn xīn zhī xìng zhī tiān wèi gé wù zhì zhī,
” 今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
shǐ chū xué zhī shì shàng wèi néng bù èr qí xīn zhě,
使初学之士尚未能不二其心者,
ér jù zé zhī yǐ shèng rén shēng zhī ān xíng zhī shì,
而遽责之以圣人生知、安行之事,
rú bǔ fēng zhuō yǐng,
如捕风捉影,
máng rán mò zhī suǒ cuò qí xīn,
茫然莫知所措其心,
jǐ hé ér bù zhì yú lǜ tiān xià ér lù yě jīn shì zhì zhī gé wù zhī bì,
几何而不至于“率天下而路”也?今世致知格物之弊,
yì jū rán kě jiàn yǐ。
亦居然可见矣。
wú zi suǒ wèi wù wài yí nèi,
吾子所谓“务外遗内,
bó ér guǎ yào zhě,
博而寡要”者,
wú nǎi yì shì guò yú cǐ xué wèn zuì jǐn yào chù,
无乃亦是过欤?此学问最紧要处,
yú cǐ ér chà,
于此而差,
jiāng wú wǎng ér bù chà yǐ。
将无往而不差矣。
cǐ bǐ rén zhī suǒ yǐ mào tiān xià zhī fēi xiào,
此鄙人之所以冒天下之非笑,
wàng qí shēn zhī xiàn yú zuì lù,
忘其身之陷于罪戮,
náo náo qí yán,
呶呶其言,
qí bù róng jǐ zhě yě。
其不容己者也。
以上为传习录 · 卷中 · 答顾东桥书 · 五的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