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陆澄录 · 二十九

问:“孔子正名,先儒说上告天子,下告方伯,废辄立郢,此意如何?”
先生曰:“恐难如此。
岂有一人致敬尽礼,待我而为政,我就先去废他,岂人情天理!
孔子既肯与辄为政,必已是他能倾心委国而听。
圣人盛德至诚,必已感化卫辄,使知无父之不可以为人,必将痛哭奔走,往迎其父。
父子之爱,本于天性,辄能悔痛真切如此,蒯聩岂不感动底豫?
蒯聩既还,辄乃致国请戮。
聩已见化于子,又有夫子至诚调和其间,当亦决不肯受,仍以命辄。
群臣百姓又必欲得辄为君。
辄乃自暴其罪恶,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而必欲致国于父。
聩与群臣百姓亦皆表辄悔悟仁孝之美,请于天子,告于方伯诸侯,必欲得辄而为之君。
于是集命于辄,使之复君卫国。
辄不得已,乃如后世上皇故事,率群臣百姓尊聩为太公,备物致养,而始退复其位焉。
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一举而可为政于天下矣。
孔子正名,或是如此。”

翻译

展开更多

注释

展开更多

拼音版

展开更多

王守仁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