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 bái cí èr shǒu。
李白祠二首。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qiān gǔ rén háo qù,
千古人豪去,
kōng shān shàng yǒu cí。
空山尚有祠。
zhú shēn huāng jiù jìng,
竹深荒旧径,
xiǎn hé shī cán bēi。
藓合失残碑。
yún yǔ luó wén zǎo,
云雨罗文藻,
xī quán xì mèng sī。
溪泉系梦思。
lǎo sēng shū wèi jiě,
老僧殊未解,
yóu zì suǒ tí shī。
犹自索题诗。
以上为【李白祠二首】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王守仁 · 明代 · 诗
客床无寐听潜雷,珍重初阳夜半回。
天地未尝生意息,冰霜不耐鬓毛催。
春添哀线谁能补?岁晚心丹自动灰。
王守仁 · 明代 · 文
又曰:“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鼻无体,以万物之臭为体;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先生尝言:“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请问。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
来书云:“谓《大学》‘格物’之说,专求本心,犹可牵合。至于《六经》《四书》所载‘多闻多见’‘前言往行’‘好古敏求’‘博学审问’‘温故知新’‘博学详说’‘好问好察’,是皆明白求于事为之际,资于论说之间者,用功节目固不容紊矣。”“格物”之义,前已详悉, “牵合”之疑,想已不俟复解矣。
问:“上智下愚,如何不可移?”先生曰:“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
昔年十日九华住,云雾终旬竟不开。有如昏夜入宝藏,两目无睹成空回。每逢好事谈奇胜,即思策蹇还一来。
辛弃疾 · 宋代 · 词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
杨万里 · 宋代 · 诗
滴地酒成冻,喧天鸦诉寒。窗风经怒响,帘日漏温痕。偶尔寻梅去,其如驻屐难。
朱熹 · 宋代 · 诗
忽传夔府句,并送远公莲。翠盖临风迥,冰华浥露鲜。舞衣清缟袂,倒景烂珠躔。
朱彝尊 · 清代 · 词
小溪澄,小桥横,小小填前松柏声。碧云停,碧云停,凝想往时,香车油壁轻。溪流飞遍红襟鸟,桥头生遍红心草。
张翥 · 元代 · 词
压西湖千树,曾几度,为携尊。向柳外停桡,苔边待鹤,酒熟诗温。瀛洲旧时月色,怅荒凉、惟有数枝存。
江源 · 明代 · 诗
两浙江山十度游,平生欲与古人侔。紫微分署留连饮,严子高台惨澹秋。龙管凤笙天上梦,疏灯微雨驿边楼。
冯时行 · 宋代 · 词
杏花微露春犹浅。春浅愁浓愁送远。山拖馀翠断行踪,细雨疏烟迷望眼。
程敏政 · 明代 · 诗
眼见增崇企德祠,重来不觉鬓成丝。阳和一转当今日,文运中兴仰盛时。谁起邹郎新换律,我惭洛党旧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