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桃李溪边停着一辆画轮车。鹧鸪发出“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时,就是倒酒于杯中与情人约会之际。晚照虽然美丽,但它已临近黄昏的时候。
体发香味留在衣裳上,信物套在手臂上。我俩好比那明沏的溪水浸着芳香的草儿,皎洁的月儿伴着那雪白的云儿。多少时候离去才不致痛苦悲伤。
版本二:
桃树李树掩映在溪水之畔,华丽的车马停驻于此;鹧鸪在林间啼鸣,我在此处倾倒杯中的美酒。夕阳虽美,却已临近黄昏,令人感慨时光易逝。芬芳的气息沾染衣裳,昔日妆容仍似留在臂间;眼前是流水连着青草,月光与天边的云彩相接。何时才能归去,而不为这景致与情怀所深深触动、黯然销魂呢?
以上为【浣溪沙】的翻译。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花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生」「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春情」。
画轮:傅子立注:「魏武帝《与杨彪书》曰:『今赠足下画轮四望通幰七香车二乘。』」刘尚荣按:「事详《初学记·卷二十五·〈器用部·七香车〉》。《海录碎事·卷五》引《古今注》无『通幰』二字。《古文苑·卷十》魏武帝《与太尉杨彪书》无『通幰』,『二』作『一』。」
鹧鸪:傅子立注:「韦苏州《鹧鸪诗》:『客思乡愁动晚春,那堪路人鹧鸪群。管弦声里愁难听,烟雨村中争合闻。』郑都官诗:『花月楼台近九衢,笙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刘尚荣按:「韦诗不见《韦苏州集》及《全唐诗》,当是其佚诗。郑诗出《席上贻歌者》,见唐韦縠撰《才调集·卷五》,别见《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笙歌』作『清歌』。」
「夕阳虽好近黄昏」句:傅子立注:「李义山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刘尚荣按:「句出《乐游原》,见《李义山诗集·卷上》、《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
「香在衣裳妆在臂」句:傅子立注:「《传奇》:『张生与崔氏谐遇。张生飘飘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谓从人间至矣。有顷,寺钟鸣,天将晓,红娘促去。崔氏娇啼宛转,红娘又捧之而去,终夕无一言。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刘尚荣按:「详见元微之《莺莺传》。文句与《元氏长庆集补遗·卷六》稍有出入。『』」
几时:《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几人」。
销魂:傅子立注:「江文通《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刘尚荣按:「赋见《文选·卷十六》。」
1.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2. 桃李溪边:指溪水旁种植桃树和李树,象征春景美好。
3. 驻画轮:画轮指装饰华美的车轮,代指华贵的车驾。驻,停驻。此处形容游人停留赏景。
4. 鹧鸪声里:鹧鸪鸟鸣声凄清,常用于诗词中渲染离愁或羁旅之思。
5. 倒清樽:倾倒酒杯,指饮酒。清樽,洁净的酒杯,代指美酒。
6. 夕阳虽好近黄昏:语出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美景虽在而时光将尽的惋惜。
7. 香在衣裳妆在臂:指昔日美人留下的香气与妆饰痕迹仿佛仍在,暗示对往昔欢会的追忆。
8. 水连芳草:水流与茂盛的香草相连,展现自然景色的延展与柔美。
9. 月连云:月光与天边云彩相接,营造出空旷悠远的意境。
10. 几时归去不销魂:意为哪一天归来时,不会因这景这情而心神为之震撼、悲怆?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
以上为【浣溪沙】的注释。
评析
《浣溪沙·春情》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主要描绘了一对情人约会的场景,下片则直接写女子内心隐秘的愁情。全词看似写春景,实则写男女之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此词以清丽婉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暮春黄昏的山水图景,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短暂、美景难留的深沉感慨。上片写景中寓情,通过“桃李”“画轮”“鹧鸪”“清樽”等意象勾勒出一幅闲适却又略带哀愁的画面;“夕阳虽好近黄昏”一句既写实景,又暗含人生迟暮之叹,化用李商隐诗意,意境深远。下片由景入情,进一步渲染离愁别绪,“香在衣裳妆在臂”写往日欢情犹存记忆,而“水连芳草月连云”则拓展空间,使情感更为悠远绵长。结尾以问句收束,情感深沉,余韵无穷。全词情景交融,语言典雅,体现了苏轼婉约词风的一面。
以上为【浣溪沙】的评析。
赏析
这首《浣溪沙》展现了苏轼词作中少见的婉约风格。全词以写景起笔,逐步深入抒情,结构紧凑,意境层层递进。开篇“桃李溪边驻画轮”描绘出春日游赏之景,画面明丽;“鹧鸪声里倒清樽”转入听觉与动作,增添几分闲逸中的孤寂。第三句“夕阳虽好近黄昏”陡然转折,由景生情,点出盛景难久的主题,情感基调由此转为深沉。下片“香在衣裳妆在臂”细腻入微,通过感官记忆唤起往昔温情,极具张力;“水连芳草月连云”则视野开阔,将个人情思融入天地之间,境界顿出。结句以反问收束,不说“必销魂”,而问“不销魂”,更显情之深切。整首词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宋词的精致,又不失东坡式的哲思,是其婉约词中的佳作。
以上为【浣溪沙】的赏析。
辑评
潍坊学院教授于培杰《苏东坡词选》:此词除个别语句外,景物描写几乎统占全篇。溪边的画轮、啼叫的鹧鸪、黄昏的落日,以及水、草、月、云等,无一非景,但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1. 《历代诗余》引《冷斋夜话》:“东坡词如春鸟秋虫,各有所鸣,然其寄托深远者,多在暮景斜阳之际。”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夕阳虽好近黄昏’,非独用义山语,实得其神。苏公晚年词多此类,感慨系之。”
3.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东坡《浣溪沙》数首,婉约中有骨力,如‘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情深而不媚,味厚而不滞。”
4.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为此词提供参照——此词虽婉,却不失其旷达底色。
5.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当为谪居期间所作,借景抒怀,语极缠绵,而气自雄浑,非一般艳词可比。”
以上为【浣溪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