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东风吹动波浪驱散薄冰,万顷碧波如玻璃般平坦澄澈。
白鸟飞下水面啄食细谷,锦鲤惊跃划破漂浮萍叶。
临水而建的画阁如在画中,载酒楼船仿佛镜中穿行。
怎能将这天瓢尽数汲取,化作甘霖滋润天下苍生。
以上为【春水】的翻译。
注释
1. 玻璃:喻澄澈水面,杜甫《渼陂行》“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2. 细榖:细碎谷物,此处指水中微生物,《周礼·天官》“豚拍鱼醢”
3. 锦鳞:游鱼美称,范仲淹《岳阳楼记》“锦鳞游泳”
4. 天瓢:神话中舀天河之瓢,《云笈七签》“天河中有天瓢”
5. 甘雨:适时好雨,《诗经·小雅》“以祈甘雨”
6. 苍生:百姓,《尚书·益稷》“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以上为【春水】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春水意象为载体,通过"东风鼓浪"的动态启幕与"万顷玻璃"的静态铺展,构建出明初山水诗的清丽图景。于谦巧妙将"白鸟锦鳞"的自然生机与"画阁楼船"的人文景致相融合,在"天瓢甘雨"的奇想中陡然升华,展现其"清节为民"的政治胸怀。
以上为【春水】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两联以工笔描绘春水初生:首句"鼓浪散冰"以触觉破题,暗合《礼记·月令》"东风解冻"的物候记载;次句"玻璃一望"的明喻,既承李白"绿水明秋月"的澄澈,又启后文"镜里行"的视觉通感。颔联"白鸟分榖"与"锦鳞破萍"的细节对仗,展现生物对春水的感应,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共享自然灵趣。后两联转写人文活动:"画阁图中"化用郭熙"可行可望"的画论,"楼船镜里"暗含苏轼"水光潋滟"的诗境,共同构建园林美学的理想范式。尾联突发宏愿:"天瓢挽取"的想象既承杜甫"安得诛云师"的忧思,"甘雨苍生"的结句则将其《咏煤炭》"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民本思想融入春雨意象,在审美观照中完成儒家士大夫的精神塑像。
以上为【春水】的赏析。
辑评
1. 明·李贤《古穰集》:“节庵《春水》结句‘安得天瓢都挽取,化为甘雨润苍生’,即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之亚,而清丽过之。”
2. 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十一:“忠肃诗‘白鸟下来分细榖,锦鳞惊跃破浮萍’,置诸《眉庵集》中几不可辨,然‘天瓢甘雨’终见宰相襟抱。”
3. 今·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诗中‘临流画阁’‘载酒楼船’的园林意象,反映明初台阁诗人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4. 今·张毅《于谦诗选注》:“尾联的转折体现其将自然审美与民生关怀相统一的创作特色,与《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形成刚柔互补的艺术世界。”
以上为【春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