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最无情的莫过于江边的柳树,长长的柳条被人折尽,来年春天却又依旧繁茂。
树叶纷纷飘落在平静的湖面上,大雁南飞,不知是否带来了你的书信?
即便大雁没有带来书信尚且可以忍受,但满腹心事又能向谁倾诉、与谁唱和呢?在风雨凄凉、令人断肠的时节里,小山上却悄然生出了芬芳的桂枝。
以上为【菩萨蛮 · 送佑之弟归浮梁】的翻译。
注释
祐之:宋·陈傅良《止斋文集·卷四十二·跋辛简穆公书》云:“简穆公行藏见国史,且天下能道之,余不复道。曩余守桂阳,岁旱,流言往往以郴 桂间民略死徙矣。祐之时在长沙幕府,具以所闻言之故帅直徽猷阁 潘公德鄜(fū),潘公下其说两郡,盖甚侵余与丁端叔也。余二人颇恨,然忌幕府不敢白。已而识祐之,乃佳士耳。余既相得,会他郡巡检下军人廪不继,属祐之即其庐劳苦之。天大寒,弥两月,雨雪没马股,祐之崎岖行尽阖郡,得军中人之心以归。余方恨贤劳,而祐之欣欣无一咎言。以是益知其人:茍便于民,虽极言不以为口过;茍不便于身,虽忘言可也。简穆公为有后矣。”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六·跋辛企李得孙诗》:“辛公以直道劲节竟忤时相,閒废退藏者十有馀年。既得一孙,赋诗自慰。优游平淡,气恬而意新,有德之言也。然晚预大政,名德昭垂,以享高寿。今其孙颀然出而世其家矣。天之祐善,顾可量耶。”据此二文,知祐之为辛次膺之孙。又稼轩有《西江月》一首,广信本题为“寿祐之弟”,四卷本丁集则为“寿钱塘弟”,是必祐之曾为钱塘县令。查《咸淳临安志》所载南宋 钱塘县令中,程松之后为辛助,“助”与“祐”义颇相属,其即为祐之当无疑。又查南宋·刘宰撰《漫塘集·卷三十四·故公安范大夫及夫人张氏行述》:“次刍女四人,婿(xù)辛助、韩居仁、赵善部、李伯恭。助官朝奉郎新知荆门军。”谓范南伯有女四人,辛助即范氏四婿之一也。
浮梁:县名,宋属饶州。《浮梁县志·官司志》:“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长条折尽:唐·白居易《青门柳》诗:“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木叶下平湖:战国 楚·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雁来书有无:宋·张舜民《卖花声》词:“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好语:四卷本做“妙语”。
小山生桂枝:西汉·刘安《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宋·黄庭坚《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其一》词:“却来献纳云台表,小山桂枝不相忘。”
1.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 佑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3. 浮梁: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宋代属饶州,为辛氏家族故乡之一。
4. 江头柳: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柳”谐“留”,寓挽留之意。
5. 长条折尽还依旧:指柳条虽被反复折取,来年仍发新枝,喻自然无情而人事易变。
6. 木叶:树叶,多指秋叶。《楚辞·九歌·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 平湖:平静的湖面,此处或指鄱阳湖一带水域。
8. 雁来书有无:古人认为雁可传书,《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9. 好语凭谁和:意为心中有深情话语,却无人可与唱和、倾诉。
10. 小山生桂枝:化用《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桂象征高洁、美好,亦暗含“蟾宫折桂”之寓意,或寄望对方前程光明。
以上为【菩萨蛮 · 送佑之弟归浮梁】的注释。
评析
这首《菩萨蛮·送佑之弟归浮梁》是辛弃疾为送别族弟辛祐之所作。词中借景抒情,以“江头柳”起兴,写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深沉。柳条虽被折尽却年年再生,反衬人别难再聚;雁来无书,更添孤寂;末句“小山生桂枝”看似突兀,实则暗含希望与慰藉——桂有高洁、团圆之意,或寄托重逢之愿。全词语言清丽,情感婉转,于哀怨中见温厚,体现了辛词柔婉细腻的一面。
以上为【菩萨蛮 · 送佑之弟归浮梁】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送别为背景,情感层层递进。上片写景,首句“无情最是江头柳”出语奇警,将柳拟人,反说其“无情”,实则极写人之有情。柳条年年再生,而人一别难料归期,对比之下倍觉伤感。“木叶下平湖”勾勒秋景萧瑟,“雁来书有无”则由景入情,引出对音信的期盼。下片直抒胸臆,“雁无书尚可”一句转折,说明无书虽苦,尚可忍耐;真正难耐的是“好语凭谁和”——知音不在,心曲无托。结句“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尤为精妙:在极度悲凉之中忽现一抹亮色,桂枝生于小山,既是对离人的祝福(桂喻德行、功名),也透露出词人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微弱信念。全词哀而不伤,婉约中见骨力,是辛弃疾词中少见的柔情之作。
以上为【菩萨蛮 · 送佑之弟归浮梁】的赏析。
辑评
1.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稼轩词豪放处固多,然亦有极婉丽者,如《菩萨蛮》‘无情最是江头柳’……语淡情深,不减北宋高手。”
2.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送弟归里之作。江柳无情,而人有情;雁或无书,而心难忘。结句‘小山生桂枝’,于离思中寓勖勉之意,温柔敦厚,得风人之旨。”
3. 当代·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此词当为淳熙末年居上饶时作。佑之归浮梁,故有‘江头柳’‘平湖’‘雁书’之语,皆江西景物。末句桂枝,或暗用‘桂林一枝’典,勉其进取。”
以上为【菩萨蛮 · 送佑之弟归浮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