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彷彿消失了。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版本二:
黄莺刚刚开始啼叫,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细雨如酥油般滋润,远远望去草色依稀可见,近看却似无。不要推辞痛饮而醉倒,花若不开,人也容易衰老。不要等到春去春回,那时红花凋零,零乱地落在绿苔之上。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的翻译。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
「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句:龙榆生笺:「韩昌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由《木兰花》词调简化而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 莺初解语:黄莺刚开始鸣叫,指初春时节。解语,能理解人言,此处拟人化形容莺声悦耳动听。
3. 春好处:春天最好的时光,指早春。
4. 如酥:像酥油一样细腻润滑,形容春雨滋润柔和。
5. 草色遥看近却无:化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初春草芽萌发,远望有绿意,近看则稀疏难见。
6. 休辞醉倒:不要推辞喝醉,意为尽情享受眼前美景。
7. 花不看开人易老:若不趁花开时欣赏,则人生易老,暗喻良辰易逝,应及时行乐。
8. 莫待春回:不要等到春天过去又归来,即不要错过当前春光。
9. 颠倒红英间绿苔:红花零落,杂乱地散在绿苔之间。“颠倒”形容花瓣纷飞零落之状。红英,红花。
10. 此词约作于苏轼早期仕宦时期,具体时间不详,可能为熙宁年间任杭州通判时所作。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的注释。
评析
《减字木兰花》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词的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春天开始时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
这首《减字木兰花》是苏轼描写早春景象并借景抒情的佳作。上片写景,以“莺初解语”“微雨如酥”等意象描绘出初春的生机与柔美,突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的主题;下片转入议论与劝诫,强调珍惜春光、及时赏花行乐,实则寄托了对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感慨。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明快,寓理于景,体现了苏轼旷达中不失深沉的人生哲思。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早春特有的清新景象,意境空灵而富有哲理。上片起句“莺初解语”以听觉切入,赋予春天以生命之感,“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抒胸臆,点明主题。接着以“微雨如酥”和“草色遥看近却无”进一步渲染早春的细腻之美,视觉与触觉交融,画面感极强。这两句既承袭韩愈诗意,又融入个人感受,显得自然贴切。
下片由景入情,转入人生感慨。“休辞醉倒”看似劝酒,实为劝人珍惜当下;“花不看开人易老”一句,将自然之花与人生青春相对照,道出时光易逝之悲。“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以落花覆苔的凄美画面收束,反衬出早春赏花之可贵。全词结构紧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意味深远,展现了苏轼善于从日常景物中提炼人生哲理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上片写早春景色,清新可喜;下片抒惜春之情,语浅情深。‘花不看开人易老’一句,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2.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录此词,并指出:“此词音节浏亮,写景抒情俱佳,足见东坡驾驭小令之妙。”
3. 王方俊《苏轼词选注》评曰:“全词借春景抒人生感怀,语淡而情浓,尤以下片警句动人,具有一种催人珍惜光阴的力量。”
4. 《宋词三百首全解》评:“此词虽短,却层层递进,由景及情,由情入理,体现出苏轼词中常见的通达与深情。”
以上为【减字木兰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