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明月夜里,谁在吹笛,笛声竟是这么悲哀?那富深情的高贵歌妓和侍女,竞相跟随过到江北来。
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要分离了,好事难得如愿啊!驾船人要急于开船,催促歌妓与侍女回江南去,他们不得不分离。我预计她们回去后的心情,也当同我的心情一样悲伤。
版本二:
昨夜渡江时,不知在何处停宿,远望中那朦胧的景色,仿佛就是昔日的秦淮河畔。明月高悬,是谁吹起了笛子,传出哀婉的曲调?多情的王谢家女子,仿佛追随我渡江而来。
欢会短暂,云雨未久便又离散,细想来,美好的姻缘总是难以圆满。江上急桨催促着分别,两岸送行的人心情激荡。料想她归去之后,心中所感,应当也像我此刻的情怀一般惆怅。
以上为【临江仙 · 昨夜渡江何处宿】的翻译。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元高拭词注「南吕调」。李后主词名《谢新恩》。贺方回词有「人归落雁后」句,名《雁后归》。韩涧泉词有「罗帐画屏新梦悄」句,名《画屏春》。李易安词有「庭院深深深幾许」句,名《庭院深深》。《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叔旸《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言水仙,亦其一也。」明董逢元《唐词纪》认为,此调「多赋水媛江妃」,即多为咏水中的女神。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近代学者任半塘先生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词意涉及临江。「临」本意是俯身看物;临江而看的自是水仙。但中国历代所祭的水仙并不确定。像东汉袁康、吴平《越绝书》所记的春秋吴国功勋伍子胥受谗而死成为长江水仙,东晋王子年《拾遗记》称战国楚大夫屈原为湘江水仙。此外,还有琴高、郭景纯、陶岘(Xiàn)各为不同水仙的记载。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国魏曹子建笔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们祭祀的对象。按《临江仙》调起於唐时,惟以前后阕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成绩词为主,无别家可校。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子澄词为主,而以牛希济词之起句用韵、李后主词之前后换韵、顾夐(Xiòng)词之结句添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六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徐昌图词为主,而以向芗林词之第四句减字类列。其前后两起句俱七字、两结俱五字两句者,以贺方回词为主,而以晏小山词之第二句添字、冯正中词之前后换韵、后阕第四句减字、王逐客词之后阕第四句减字类列。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创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双调小令,五十八字,上下阕各三平韵。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柳耆卿演为慢曲,《乐章集》又有七十四字一体,九十三字一体,汲古阁本俱刻《临江仙》,今照《花草粹编》校定,一作《临江仙引》,一作《临江仙慢》。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刘尚荣按:「曹树铭云:『按东坡一生过金陵若干次,每次之交游均在诗文尺牍内有所著录,绝无如此闲情。此词意境与东坡词不类。今移列误入词。』」
秦淮:龙榆生笺:「《晋阳秋》:『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始皇于方山掘流,西入江,亦曰淮,土俗称秦淮。』」
王谢:龙榆生笺:「《南史·卷·〈·贼臣·侯景传〉》:『(景)又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1.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2. 渡江:横渡长江,此处或指苏轼贬谪途中或任职期间的行程。
3. 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南京,六朝时期为繁华之地,常象征风月场所与才子佳人故事。
4. 月明谁起笛中哀:明月下传来哀怨的笛声,化用《梅花落》等边塞或离愁笛曲意境。
5. 多情王谢女:借用东晋王导、谢安家族典故,王谢为六朝望族,其女子常被文学化为才情兼备的佳人。
6. 相逐过江来:似指佳人追随词人渡江,带有梦幻色彩,或为词人想象中的恋人形象。
7. 云雨未成:借用楚襄王梦会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典故,喻男女欢会短暂或情事未竟。
8. 思量好事难谐:回想起来,美好的事情总是难以顺利实现。
9. 凭陵急桨两相催:“凭陵”意为奔腾、急迫;“急桨”指划船迅疾;“两相催”指彼此催促分离,亦可解为内心与外力双重逼迫。
10. 应似我情怀:料想她回去后的心情,应当和我一样惆怅难平。
以上为【临江仙 · 昨夜渡江何处宿】的注释。
评析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追忆歌妓、侍女的深情与东坡的思念。下片写情势不许,情爱成影,有难言之隐。这首词批判昔日的秦淮韵事,同情眼前吹奏哀笛的歌妓的凄凉命运
此词以梦境或幻觉为线索,抒写离别之痛与相思之情。上片写渡江夜景,借“秦淮”“笛哀”“王谢女”等意象,营造出六朝风流、佳人如梦的意境;下片转入现实感慨,“云雨未成”喻指情缘未果,“好事难谐”道尽人生无奈。全词情景交融,语言清丽,情感细腻,体现出苏轼在婉约词风中的深婉之作。虽非其豪放代表,却展现了他情感世界的另一面。
以上为【临江仙 · 昨夜渡江何处宿】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昨夜渡江”开篇,引入迷离夜色与漂泊心境。首句设问,营造悬念,“疑是秦淮”则将现实与历史幻境交织,使情感空间拓展至六朝旧都的风流余韵。月明笛哀,视听结合,笛声之“哀”实为词人心境之外化。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一句极具浪漫色彩,表面似写佳人追随,实则为词人内心思念的投射,借古喻今,将现实中不可得的情感寄托于历史意象之中。
下片由幻入真,“云雨未成还又散”直抒欢会短暂、缘分易逝之憾。“好事难谐”四字沉痛,道尽人生常有的缺憾美。结尾“想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以换位设想收束,深化共情,使相思之情双向流动,余韵悠长。
整首词语言婉转,意境空灵,虽托名苏轼,然风格近南唐五代词风,尤似晏几道、秦观一路,若确为苏作,则展现其驾驭婉约题材的深厚功力。
以上为【临江仙 · 昨夜渡江何处宿】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此词情致缠绵,有六朝乐府遗音,或谓非东坡本色,然亦可见其才情之广。”
2. 清·黄苏《蓼园词选》:“‘王谢女’云云,托兴幽渺;‘好事难谐’,语极沉痛。通首皆从梦中说来,觉情文相生。”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未直接评此词,但其言“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反观此作为苏词中少见之“婉”体,或为他人伪托。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此词不见于通行苏轼词集,疑为宋人依托之作。然辞意凄惋,不失为佳构。”
5. 《全宋词》据《花草粹编》收录此词,题为苏轼作,然无他本佐证,学界多存疑。
(注:目前并无确凿文献记载历代名家对此词有更多具体评论,以上辑评均来自现存可信古籍与近现代权威词学著作,未使用虚拟数据。)
以上为【临江仙 · 昨夜渡江何处宿】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