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无用的文章岂能充饥解饿,劳碌半生筋骨早已疲惫支离。
穷愁潦倒的杜甫如今家在何处?落魄失意的陈平奇计也难奏效。
草泽中的狐狸尚有三窟稳固,江湖风波里孤帆何等危殆。
故园的春色年年如期而至,那绿叶红花又是为谁而绽放?
以上为【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原诗韵脚唱和
2. 孟伯真:刘基诗友,生平未详
3. 劳生:劳苦人生,《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4. 支离:残缺衰弱,《庄子·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
5. 穷愁杜甫: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西南
6. 落魄陈平:汉初陈平曾困居陋巷,后出奇计佐刘邦
7. 三窟固:化用《战国策》“狡兔有三窟”
8. 一帆危:苏轼《慈湖夹阻风》“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9. 故园:指浙江青田故里
10. 绿叶红花:反用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
以上为【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乱世文人的生存困境为主题,通过“文章疗饥”的反诘与“筋骨支离”的实况,揭示知识者在鼎革之际的价值危机。中二联借杜甫漂泊、陈平失计的历史典故,与狐狸固窟、孤帆危浪的现实隐喻相映照,在个体命运与历史洪流的碰撞中展现深沉的幻灭感。
以上为【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元末群雄割据时期(约1358-1360),时刘基尚未辅佐朱元璋,诗中充满对文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首联以“文章无用”的激愤语开篇,其尖锐程度远超孟郊“文章得其微”的自信,直指乱世中文化价值的崩塌。颔联双用典故,“杜甫家何在”既写战乱中知识分子流离失所的普遍境遇,又暗含对文化传承断裂的忧虑;“陈平计未奇”则隐喻在复杂政局中谋略的局限性,与后来其《郁离子》“智不如葵”的感慨一脉相承。颈联转用自然意象,“狐狸三窟”讽刺投机者善于自保,“江湖一帆”自况孤危处境,其象征密度堪比李商隐《安定城楼》。尾联“春色为谁”的诘问,将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并置,与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同样具有历史苍茫感,而“好为谁”三字中蕴含的价值虚空,正是元明易代之际士人精神困境的集中体现。
以上为【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伯温《感兴》诗,‘无用文章岂疗饥’一篇,悲愤沉郁,视杜陵《秦州杂诗》殆有过之。”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此诗当作于佐命之前,‘草泽狐狸’一联,已知群雄之不足与有为矣。”
3. 陈田《明诗纪事》:“‘故园春色年年到,绿叶红花好为谁’,与谢翱‘残年哭知己’同一凄怆。”
以上为【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