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江边的城市夜里下起了雨,雷声是多么的砰然作响。
今天清晨去看那城外的原野,花草树木都焕发着生机。
一对对的布谷鸟,来到我的墙头鸣叫。
园中的蔬菜尚且可以种植,不要忘了及时的春耕。
(我就像)疲倦的鸟儿得以在巢中安歇,内心感激天地化生万物之恩。
以上为【旅兴】的翻译。
注释
旅兴:旅居中的感怀。兴,感兴,感触。
江城:临江的城市。
砰:象声词,形容雷鸣或大声。
发荣:草木生长茂盛。
布谷:布谷鸟,春耕时节鸣叫,其声似“布谷”,被视为劝耕之鸟。
艺:种植。
倦翮:疲倦的翅膀。翮,鸟翼,代指鸟。此处诗人自喻。
感荷:感激。荷,承受恩惠。
以上为【旅兴】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刘基《旅兴》组诗中的一首,借春日雨后的田园景象,抒发了诗人历经漂泊后暂得安宁的心境以及对时局的思考。全诗以时间为序,从夜雨雷声写到晨起所见,脉络清晰。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雨复苏图。五六句由布谷鸟的鸣叫,自然引出七、八句关于“艺园蔬”、“及时耕”的劝诫,这既是应和农时的自然之举,也暗含了诗人作为政治家对恢复生产、把握时机的深刻认识。最后两句是诗眼的升华,诗人以“倦翮”自比,将暂时的安居提升到对天地化育、生命安顿的感恩,情感真挚而深沉。
以上为【旅兴】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其寓深沉于平淡,寄感慨于自然。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夜雨、晨景、鸟鸣、农耕这些寻常事物有机地组织起来,构建了一个充满生趣与理趣的世界。诗中“布谷儿”的意象运用得尤为巧妙,它的鸣叫既是春天的信号,也仿佛是上苍对诗人的提醒,自然而然地引出勿忘农时的感慨,这背后或许正寄寓着诗人希望统治者把握时机、励精图治的政治隐喻。结尾的“倦翮得安巢”,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历经元明易代动荡后,身心俱疲、终获栖息的复杂感受;而“感荷天地生”则将此感受升华为一种对生命本身和宇宙秩序的敬畏与感恩,使得全诗在平实的叙述中,展现出开阔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以上为【旅兴】的赏析。
辑评
清·沈德潜《明诗别裁集》:“ 伯温(刘基字)诗伉爽, 自有杰构。 《旅兴》诸作, 尤能寄慨遥深。 ‘ 倦翮得安巢 ’ 五字, 道尽平生。 ” (沈德潜认为刘基诗风豪迈爽朗,自成一家,并特别指出《旅兴》组诗寄托深远,而“倦翮得安巢”一句更是其生平写照。)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刘文成(刘基谥号)《旅兴》诗, 感物而发, 比兴互陈, 虽乏秾纤, 而意趣深长。 ‘ 双双布谷儿 ’ 一篇, 其旨微矣。 ” (朱彝尊认为刘基的《旅兴》诗有感而发,善用比兴,虽然不够华丽,但意趣深长,并指出“双双布谷儿”这篇旨意微妙。)
现代学者 钱基博《明代文学》:“ 基诗沉郁顿挫, 自成一家, 往往以朴直之语, 写悯时之怀。 《旅兴》‘ 无忘及时耕 ’ 之句, 非徒写景, 实乃仁人之用心也。 ” (钱基博认为刘基的诗风沉郁顿挫,常用质朴直白的语言表达忧时之情,并指出《旅兴》中“无忘及时耕”一句不仅是写景,更体现了仁人志士的用心。)
以上为【旅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