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连续十几天都没有春天到来的消息,忽然一夜之间暖风拂面,驱散了心中的烦闷。红色的薄纱衣裳显得轻盈,麦收时节仍带着些许寒意;琴声低回婉转,恰似梅雨时节空气的湿润。瓜藤上泛出嫩绿,山色也显得青翠柔和;金桃初熟,宛如刚刚敷上了一层胭脂粉。太阳升高了,我懒洋洋地不愿卷起水晶帘,还带着酒意,脸颊如红玉般微醺而困倦。
以上为【木兰花令 · 经旬未识东君信】的翻译。
注释
木兰花令:实为《玉楼春》,错题为《木兰花令》乃为前人误刻所误导。按《花间集》载《木兰花令》、《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令》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率多混填。
调注:毛本作「玉楼春」,《东坡外集》作「木兰花」,注云:「亦名《瑞鹧鸪》。」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及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
未识:《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原缺此二字,今从毛本补。
薰风来解愠:龙榆生笺引《史记·卷一·〈五帝纪·帝舜纪〉》:「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红绡(xiāo):谓红色薄绸。龙榆生笺引唐·薛洪度《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其一)》诗:「紫阳宫里赐红绡,仙雾朦胧隔海遥。」
麦秋:龙榆生笺:「《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聚畜百药。靡草死,麦秋至。』」
绿绮:龙榆生笺:「傅休弈《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张孟阳《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绿绮琴,何以报之双南金。』」
梅雨:龙榆生笺:「《埤雅》:『江南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扪虱新话》:『江湖二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而雨,谓之梅雨。』」
金桃:龙榆生笺:「《汉书·西域传》:『康国致金桃、银桃,诏令植苑中。』杜子美《山寺》诗:『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按,《汉书·西域传》中不载此语,查见《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八·〈西戎列传·康国〉》、《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一下·〈西域列传·康国〉》。
傅粉:龙榆生笺:「《语林》:『何平叔晏美姿仪,面纯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夏日以汤饼食之,汗出,以朱衣拭面,色转皎然。』韩致尧《闲情》:『何郎灯暗谁能咏,韩寿香焦亦任偷。』」
水晶帘:龙榆生笺:「宋考功《明河篇》:『云母帐前初汎滥,水精帘外转逶迤。』」
红玉:龙榆生笺:「《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女弟昭仪不能及也。但昭仪弱骨豐肌,尤工笑语。二人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并宠擅後宫。』李长吉《贵主征行乐》:『春营骑将如红玉,走马梢鞭上空绿。』」
1. 经旬:经过十天,指时间较长。
2.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春神,此处代指春天。
3. 薰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季初来的风。
4. 解愠:消除心中的烦闷。语出《孔子家语》:“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5. 红绡衣薄:红色的薄纱衣,形容夏装轻盈。
6. 麦秋寒:麦子成熟季节(农历四月)虽已入夏,但仍有凉意。古人称麦熟之时为“麦秋”。
7. 绿绮:古代名琴,此处代指琴声或音乐。
8. 梅雨润:江南初夏梅子黄时多雨,空气潮湿,称“梅雨”。
9. 瓜头绿染:瓜藤新叶嫩绿,仿佛染过一般。
10. 春醪红玉困:春酒未醒,面色如红玉般微醺困倦。“春醪”指春酿之酒,“红玉”形容女子面容娇美。
以上为【木兰花令 · 经旬未识东君信】的注释。
评析
此词描绘初夏时节由春入夏的微妙转换,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展现自然景物与人情之交融。上片写气候的变化与人的感受,下片转入景物与闺中情态的结合,整体意境清丽柔美,情感含蓄温婉。虽题为“木兰花令”,实为词体,属苏轼较为少见的婉约风格之作。全词以景起兴,寓情于景,语言精工而不失自然,体现了苏轼在词体创作上的多样风貌。
以上为【木兰花令 · 经旬未识东君信】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经旬未识东君信”开篇,点出久盼春归而不得的怅然,随即笔锋一转,“一夕薰风来解愠”,写出气候突变、暖风送爽的欣喜,情绪转折自然。上下片各以气候与物候为引,继而融入人物情态,层次分明。
上片重在触觉与听觉:“红绡衣薄”写体感之轻暖,“麦秋寒”又添一丝清凉,形成对比;“绿绮韵低”引入琴声,配合“梅雨润”的湿润氛围,使听觉与环境融为一体。
下片转入视觉与情态:“瓜头绿染”“金桃傅粉”皆用拟人手法,赋予植物以妆容之美,生动传神。结句“日高慵卷水晶帘,犹带春醪红玉困”,将闺中女子晨起未醒、酒意未消的慵懒情态刻画得细腻入微,画面感极强。
全词语言典雅,意象密集而不堆砌,音律和谐,体现出苏轼在婉约词风中的深厚驾驭能力。虽非其豪放代表作,却展现了他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高度审美情趣。
以上为【木兰花令 · 经旬未识东君信】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词话》卷七引《草堂诗余》评:“苏子瞻此词,清丽婉转,有晚唐风致,不类其平日豪宕之气。”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三:“‘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润’,对法工绝,而气韵流动,非刻意求工者所能到。”
3.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东坡《木兰花令》‘日高慵卷水晶帘’一句,写闺情而不落俗套,有温庭筠之丽,无其腻滞,可谓善化前人者。”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当作于元祐年间居汴京时,写初夏景物,笔致细腻,盖酬应或闲居遣兴之作。”
以上为【木兰花令 · 经旬未识东君信】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