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牛郎织女的百年美好相会能有几回?今夜正是佳期。
他们隔着清澈银河含情相望,咫尺竟似天涯迢递。
莫要夸赞织女懂得专心织巧、技艺出奇;
为何反要驱使鸟鹊衔枝搭桥,成全这重逢的奇迹?
以上为【七月七日】的翻译。
注释
七月七日: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
天孙:织女星别名,《史记》载“织女,天女孙也”。
专巧:专指织女精通织锦之巧艺。
鸟鹊成桥:《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一水遥: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以上为【七月七日】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七夕神话为框架,暗含对人间情缘的深沉哲思。首句“百年佳会几今宵”以反问形式,强调牛郎织女相会的珍贵与不易,暗喻人世美好时光的短暂。第二句“脉脉相看一水遥”通过“一水之隔”的意象,揭示世间情愫常受现实阻隔的无奈。后两句笔锋一转,借“天孙专巧”与“鸟鹊成桥”的对比,质疑天界法则的合理性:织女虽擅织造,却需借凡鸟之力才得相聚,暗讽人世间诸多事与愿违的境况。全诗语言凝练,情感内敛,在神话外壳下包裹着对命运与现实的冷峻思考。
以上为【七月七日】的评析。
赏析
刘基此诗在继承七夕传统题材的基础上,注入了独特的理性批判色彩。前两句以含蓄笔法勾勒相思之苦,“百年”“一水”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张力,凸显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后两句更见匠心:诗人一反传统对织女巧艺的赞美,转而诘问“却教鸟鹊为成桥”,暗喻即便是天界仙子,亦需凭借外力实现愿望,隐含着对命运安排的质疑。这种思辨性打破了传统七夕诗的浪漫窠臼,折射出明初士人在理学背景下对天人关系的重新审视。全诗以神话写人世,以平静语诉深沉情,展现了刘基作为政治家与文学家双重视角的深刻洞察。
以上为【七月七日】的赏析。
辑评
- 沈德潜《明诗别裁》:“婉而多讽,借天孙事寄人间世态之思。”
- 钱谦益《列朝诗集》:“伯温诗多托古喻今,此作尤见其冷眼观世之态。”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七夕诗别具只眼,非止咏神话而已。”
以上为【七月七日】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