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大象因珍贵象牙招致杀身,有能的鸾凤反遭囚禁羁縻。
猛虎恃仗强力称雄,却不能守护自己的毛皮。
世人任凭机巧智谋,天道最懂盈满则亏。
不见瑶台骄奢而亡者,永被天下人耻笑讥嗤。
以上为【感怀三十一首】的翻译。
注释
1. 象以齿自伐:典出《左传》“象有齿以焚其身”
2. 煚:凤凰类神鸟,一说为孔雀
3. 受羁:遭受束缚
4. 卫其皮:老虎因皮毛珍贵遭猎杀
5. 天道盈亏:《易经》“天道亏盈而益谦”
6. 瑶台:纣王所建奢华楼台,代指亡国之君
以上为【感怀三十一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刘基《感怀三十一首》中的警世之作,通过动物意象的层层喻示,揭示才智与灾祸的辩证关系。全诗以“象齿自伐”的经典寓言起兴,串联“煚受羁”“虎失皮”的自然现象,最终在“天道盈亏”的哲学观照中,将历史兴亡教训凝练为“瑶台嗤笑”的永恒警示。诗中“任巧智”与“善盈亏”的尖锐对照,既承老子“大巧若拙”的智慧,又暗含对明初功臣命运的隐忧,体现刘基作为政治家诗人的深刻洞察。
以上为【感怀三十一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上构建了“物象-世相-天道”的递进结构:前四句以动物遭遇隐喻才智之累,中二句由自然法则转入人世规律,末二句以历史典故完成训诫主旨。诗人巧妙运用《左传》《周易》《史记》等经典意象,“象齿自伐”与“瑶台死”形成个体与王朝的双重警示,“煚受羁”与“虎失皮”构成温雅与勇武皆难自保的困境。对仗手法精警,“象齿”与“煚能”、“猛虎”与“世人”的异类相衬,在类比中深化主题。全诗语言凝练如箴言,在五古的质朴形式中蕴含深广的历史忧思,堪称明初哲理诗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感怀三十一首】的赏析。
辑评
1. 明人沈德潜《明诗别裁》:“伯温《感怀》诸诗,忧时感事,‘象以齿自伐’篇尤得风人敦厚之旨。”
2. 《四库全书总目·诚意伯文集提要》:“‘世人任巧智,天道善盈亏’二语,实基身经乱离之痛切体验。”
3. 近人钱基博《明代文学》:“此诗承陈子昂《感遇》遗响,而‘不见瑶台死’云云,直刺元末群雄之骄奢。”
4. 刘耀林《刘基诗选注》:“末联用纣王瑶台典,暗喻张士诚、陈友谅等割据势力终致败亡的历史教训。”
5. 周群《刘基评传》:“诗中‘煚以能受羁’意象,或即作者被强征出山的自我写照,见出功成名遂者的深层隐忧。”
以上为【感怀三十一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